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临沂广播电视报》文图/涂佃春
2012年4月12日14版
杨运彭提供资料
临沂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之
沂州娘娘庙杨氏家族(4)
看远山隐约,细嗅漫谷花。四月的春天,风和景明,繁花似锦。
在这繁花灿烂中,杨氏家族第十世人物,这个创造了杨氏家族
级辉煌的人物又是如何绽放灿烂芳华?
伴着一路的记者再次踏探访的路途......
“真将军”杨肇基
大明王朝北京城告急
公元1629年,农历己巳年。这一年,是明朝岽祯二年。
这一年,皇太极领大兵打明朝京师,一路势不可挡。
面对来势汹汹的进犯敌人,崇祯皇帝大惊失色,立马下旨令天下兵马进京保卫。
但这时,大明王朝内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外有皇太极不断侵扰,内忧外患不断,江山风雨飘摇。
而朝廷里则是党派纷争,战场上则是兵疲将骄。大明王朝四面战争不已,流寇四处蔓延。经济上,更是由于与建州女真连年征战的失利,财政几乎陷入崩溃。屋漏偏逢连阴雨,崇祯初年,陕北又遇到大旱,老百姓无以为生。
形势未定,人心也未定。
此时,面对外敌后金、蒙古军如虎似狼的咄咄逼人的攻势,有的人吓得不敢出击,有的则在骑墙观望等待后的胜者。
勤王令下,却没有人来勤王!
皇帝危急!朝廷危急!大明王朝危急!
崇祯皇帝赞曰“真将军也”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如果没人前来救驾,大明王朝的寿命也许就会终止于崇祯二年。”
86岁的杨氏家族第22世杨涤非在他的家里对记者谈起大明王朝崇祯二年的危机时说道。
但是京城的危急状况还是传到了千里之外的沂州府。
此时,正在沂州老家休养的杨肇基,收到了朝廷信使送来的朝廷危急的信息。
听到此敌人如此进犯,杨肇基大怒,随即领平日训练有素的家丁100余家丁日夜兼程,衣不卸甲,突出重围,直抵京城。
但当时北京城已经四门戒严,无隙可入,杨肇基声若洪钟地对驻城官兵说明:我乃沂州人左都督太子太保杨肇基。但是守城军士仍不敢放入城中。
怡 好,这天守城的御史中丞宋鸣梧,也是沂州人。当他听到守城士兵的报告后非常高兴。因为作为老乡,他素知杨肇基的忠勇和为人,他便打算打开城门让杨肇基进城。
当时有内阁大臣周延儒等人多疑心,宋鸣梧据理力争,并以身家性命做担保,最后才同意城上用竹篮把杨肇基吊入城中。
崇祯帝连夜召见。而杨肇基见到皇帝时,一声“万岁万万岁”,震得殿上的钟鼓齐鸣。如此威武,不禁让崇祯赞叹道:“真将军也!”
之后,崇祯皇帝与他昼夜商谈国家面临的危机和解决方法,对他更为赞赏。遂将守城重任交付与他,并赐莽衣玉带,黄金五百两,晋爵太傅,上封祖四代右柱国、光禄大夫。
但是,崇祯皇帝对杨肇基的封赐,引起当时朝廷内阁大臣周延儒的忌妒。为了不让杨肇基再得军功,他仅拨给杨肇基3000人来对抗敌军数万人马,且都是老弱病残的兵马。
如此战况,如此兵力,又如何打败如狼似虎的敌军?
城上看他们是危如累卵,万分危急。
不过,忠肝义胆的杨肇基却不害怕,更不退缩。
他光让士兵筑起一高台,然后聚兵一团,让所有士兵都看着他.他慷慨激昂地对士兵说,如今敌众我寡,亦死不战亦死但是死战尚且有一线生机,不战则一线生机也没有。为了国家民族,不如舍命一战!
置之死地而后生。听了他的话后,全体将士群情激昂,之后,他命令士兵都向后转,朝向敌人的方向,四散攻击。全体将士士气高昂,以一当十,大获全胜!
皇太极大惊,遂退兵20余里。随着支援部队越来越多,形势对皇太极愈加不利。杨肇基又派大兵在蓟镇、永平一带截住,三面夹击,清兵大败而逃,历经三个月的北京保卫战胜利。
真将军勤王北七上,明朝得以在风雨飘摇中,再向后延续15年。
“这么少的兵力却能取得胜利,据说他会一种奇门遁甲之术,对此,他后来还曾著书流传。”
今年86岁的杨氏家族第22世杨涤非对记者说,曾记得,他的武秀才伯父家里还曾经有一本介绍奇门遁甲的书。
他力大无穷,无人能敌
而这位声音震得宫殿里钟鼓齐鸣的杨肇基将军,可以说自小便力大无敌。
“杨肇基自幼勇武而有才,力大过人,这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杨肇基来说,虽然惊险,但并不让人意外。”
在杨涤非家里,谈起杨肇基这次勤王事件仍然非常激动。
这件事在杨氏家族的族谱中记载明确。
而关于杨肇基勇武过人、力大无敌,杨氏家族第23世杨开泰还对记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杨肇基的老家时,他的力大无穷便已经远近闻名。有力气也是很大的人便对他很不服。但慑于杨肇基的地位,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挑战。
在杨府门前有一对大石狮子,一般人是无法搬动一下的。
这个人为了让杨肇基知道有人力气比他还犬,便趁夜深人静
时,偷偷地把石狮子给搬走,第二天再悄悄地送回来。
如此几次,终于被逮住了。可杨肇基并没有把他送官,而是把他请到了家里一起喝荼。
这茶一喝就从晚上喝到了早上八点,都是从前一天晚上到现在一点饭都没有吃。
这时杨肇基便披挂停当,邀请这人一起走出门外。在众人的注视下,杨肇基手一扬,石狮子下子被举了起来。之后,杨肇基便又邀请这个偷狮子的人再搬石狮子,可粒米未进的他不要说举,就是搬也搬不动了。
杨肇基见此很是失望。认为他不过是个饭力,不然就可以给予提拔重用了。
之后,他的力大无穷在军中更是如鱼得水。
而他的力大无敌、无所畏惧的猛将风采,在此次勤王救驾中更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中心与他的家族有关
“杨肇基之所以能在危急时刻,星夜驰援前来救驾,离不开杨氏家族世代的尚武精神,以及对国家的忠心耿耿。'杨涤非对记者说。
这股尚武与忠心甚至可以追溯到杨家将。
在杨氏家族的族谱中,记者看到,第一页至第四页分别是天波杨府的正门、天波杨府的影壁、天波楼和天波杨府的后门。
难道沂州娘娘庙杨氏家族与天波杨府有什么渊源吗?
杨涤非告诉记者,沂州娘娘庙杨氏家族就是天波杨府的后裔。
同样的忠贞气节,同样的武将频出。他们正是沿袭了天波杨府的家族品格。
而在杨肇基的前辈中,也不乏忠臣良将,可以说忠武精神像他们的世袭军功一样也被杨氏家族一代代承袭了下来。
杨肇基的曾祖、杨氏家族第七世杨宸,为人刚正不屈,待人接物文质彬彬,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引导弟弟杨宫和家丁闻鸡起舞,练就了一身武功,后来袭世职,掌管食盐和屯田事务。
明代,食盐是政府的控制物资,不经同意严禁买卖,他到仁后亚后救盐务市场.打击了一批奇货可居的不法商败,对一些因生活所迫偷偷举办盐业贩运的百姓进行说服教育,用他自己的薪金给小商贩做本钱改从其他行业,经过一番整治,对稳定那时的盐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宸在治军用兵方面,纪律严明,作风正派。杨宸于嘉靖十七年(1558年),在狼山军门唐顺之和戚继光共同推荐下统兵抗击倭寇,事事都以国家安危、人民幸福为己任,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不计劳苦,研究兵法战策至深夜,协同戚继光等高级将领立下了赫赫战功,因疲劳过度病逝在江南通州,即现今江苏南通。杨宸的事迹上报朝廷,当时的隆庆皇帝随即下旨厚葬于沂西王庄林,天启四年又诰赐勋右柱国,为十二阶武勋第一阶,正一品,特进荣禄大夫。
到了杨肇基的祖父,也就是杨氏家族的第八世杨韬,仍然是性格刚烈,性仁孝。第十世杨肇基的父亲杨应祥,也是骁勇绝伦,而且他从小就跟随他的岳父、令敌人望而胆寒的神箭张公式巡边,而练就一身的胆略智慧。
但是,直至十世杨肇基,才把杨氏家族的忠心和勇武发挥到极致!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