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杨氏文化是和谐文化
避免成族派争斗文化
随着“盛世修谱”浪潮,杨氏历史文化研究得到很大提升,但近年来的历史文化研究中发现,有一些人为因素,将历史文化研究演变成族派争强斗胜工具,也有些人混水摸鱼,引发各姓氏间的不和谐现象,应引起大家的高度注意和反思。
前年的各姓大网站网页质量和人气评比活动,各姓氏为争第一,互相攻击其他网站,造成了大量历史文化资料的遗丢。取消评比活动后,这种现象才稳定下来。
在研究历史文化中我们也发现,有些人利用“杨家将文化”研究,大搞姓氏间的仇恨活动,他们以复原历史为前提,将杨、潘、王之间的历史矛盾问题引入当今社会,借历史研究挑起姓氏间的仇恨。 杨业,是一个历史人物,他本不识字,是一个历史契机,民间大众怀恋北汉朝纲和富裕自在的生活方式,在宋夺取江山后,民众进入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反对宋朝执政,利用杨业典故,进行了反宋活动,而杨业通过评书、戏剧走红,是历史必然。
关于杨潘诉,有没有那种事,只有杨潘两家知道。而近年来我所走过很多杨家将后裔居住的村落,大致都是潘、杨同居一村,既然是仇家,何必同居一村?最典型的是开封的潘杨湖和太原市的木厂头村,如果说潘杨湖是皇帝必定之居,那太原市晋源泉区的木厂头村潘、杨两家又为什么要同居一村?
还有太原山西臣龙岗,杨潘只距五华里,虽然家教中规定,潘杨不可结婚,可他们世世代代相商相借不惜。
而有专家学者著文曰:“关于杨业晚节的一个疑点”一文中断言杨业死时具有投降意向,这句话引起了杨氏族人的极大愤怒,都是多少年代的事了,别人不知他知?过一段时间后大家也就心平意静了,原来是专家一相情愿搞炒作,以别人为名题,唱响自己,争得红利。真像一当代名言曰:“现在的专家越来越像商人,不择手段讨价还价从中渔利;现在的商人越来越像教授,争相著书立传,以示众人。”
还有专家著文:“潘美陷害杨业考辩”、“替潘美翻案”文中,将潘美说成是忠臣而不是奸臣,他们以复原历史为命题,以恶心大众为目标,独树一帜搞名头,被大众所不齿。从中看出,专家教授名利重了适得其反,不自重为人所不尊重。
世界杨氏联谊会总顾问杨万胜将军在参加陕西神木“杨家将研究会”讲话中指出:“我过去也见过一些文章,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标新立异,大胆推测,以图吸引我们的注意,这是很不正常的。杨家将是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他们所处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不同,许多人以现代思维来观察与评价他们,因为这样太过现实、太过功利了。例如北宋以前杨业是北汉的将军,有的学者说杨业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成了反动派。我敢说如果我们在座的这些人亲历那个时代恐怕也不知道什么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我们研究历史人物千万不能脱离历史,否则在每个历史潮流中的大多数人都要受到谴责,这是不公平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他还说:“有人提出杨业是地主阶级的一名军事将领,他难以成为一个彻底的爱国军人,这就更是奇谈怪论了。请问在封建王朝,有哪几个人物是始于无产阶级或者是资产阶级的。郑成功、林则徐是哪个阶级的军事将领,他们能不能算是彻底的无产阶级者。不知道彻底的标准是什么?是百分之百还是百分之九十九。我们为什么要对杨业如此严格的要求?我三思而不得其解。难道他百分之九十九就不行,百分之九十五就错了,百分之九十就被否定了?我也不知道当今我们有多少人能够算得上彻底的爱国主义者。科学常识告诉我们纯而又纯的东西是很难找到的,完全以事后的标准去衡量是不标准的。”
他还说:“历史,特别是对于过去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为什么还研究它。我认为研究的目的是要为现实服务。今天我们研究杨家将,重点应该是研究他们精忠报国,敢于斗争的英勇精神。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杨家将就是重要的题材,这样能够教育现代人与后代人如何继承和发扬,使我们国家更加富强,尤其是受到外侵和外敌的时候应该要保持一种气节。各位专家学者很清楚在抗日战争中,危害最大的就是汉奸走狗。而且在当今社会中也不是完全没有卖国求荣与卑躬屈膝的人物,所以在现实中,宣扬爱国主义实在是太有必要了,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杨家将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而且已经深入人心几百年,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很难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树一个名人不容易,名人与名牌一样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都有责任去保护它、信仰它,而不应该去诋毁它。”
山西省杨氏文化促进会杨安生
二0一一年三月九日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