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4月27日,西安碑林博物馆与西岳庙文物管理处主办的北魏弘农杨氏墓志拓片珍品首次集中在西安碑林展示。
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
近几十年来,在华阴杨氏祖茔先后出土了百余方北魏杨氏墓志,部分志主的身份和地位十分显赫。此次展出的以杨播兄弟为代表的42方北魏杨氏墓志,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墓志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十分巨大,且墓志笔法丰富、刀工精美,完全可以和北魏洛阳元氏墓志相媲美,也是北魏书法序列的―个拾遗补缺,对了解和研究北魏末年的历史政治、民生经济和文化艺术意义重大。
杨氏一脉出自西岳华山脚下,自古就有“天下杨氏出华阴”之说。近几十年来,在华阴杨氏祖茔先后出土了一百多方北魏杨氏墓志,部分志主的身份和地位十分显赫。
据史料记载,在北魏孝文帝到孝庄帝的短短20年里,杨氏一门就出了7位郡太守和32位州刺史。其中杨播、杨椿、杨津等人最为著名,其墓志拓片均为此次展览的重要展品,这是弘农杨氏墓志拓片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西岳庙文物管理处主任牛建中说:“弘农杨氏自古就是名门望族,根深叶茂,西汉杨喜,东汉杨震,隋帝杨坚、杨广,书法家杨凝式等都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其家族几千年历久而不衰至今荣盛。”
西岳庙文化研究室主任雷建国说:“这次展出的墓志笔法丰富、刀工精美,完全可以和北魏洛阳元氏墓志相媲美,也是北魏书法序列的次拾遗补阙和展示。”
墓志内容佐证“普泰之变”党争史
在此次展出的杨侃、杨椿等人的墓志中,均提到了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杨氏家族所受的灭门惨案,此二人也都死于这次惨案。这是两个权力家族的党争史,史称“普泰之变”。
导致普泰之变的诱因,还得追溯至北魏武泰元年(公元528年)胡太后鸩杀了魏孝明帝,立幼子元钊为帝,当年四月契胡部落尔朱氏家族代表尔朱荣以此为口实,在河阴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史称“河阴之变”。“河阴之变”后,权臣尔朱荣拥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后来孝庄帝因不满于尔朱荣专权跋扈,生诛杀之心。而杨氏一门一直是孝庄帝的心腹忠臣,杨播之子、侍中杨侃便亲自参与诛杀计划,于永安三年(公元530年)九月诛杀了尔朱荣。为稳定局面孝庄帝对手握重兵的尔朱族人采取怀柔政策,使尔朱家族的实力未受大损。
诛杀尔朱荣后,杨氏兄弟均被委以重任,但对于这个一直与尔朱氏为敌的家族,身居朝廷机枢之地的尔朱世隆,早有剪除之心,等到合适的机会后,尔朱世隆便对杨氏下手为尔朱荣报仇。普泰元年六月,尔朱世隆一声令下从四个方向同时向杨氏家族举起了屠刀,尔朱仲远在光州杀死了杨逸,尔朱兆在晋阳杀死了杨谧,尔朱天光在长安将杨侃杀死,又派兵掩袭杨椿家,华阴杨氏不分老幼全部被杀,最长者为杨椿七十七岁,最小的只有九岁。
同年七月,尔朱世隆诬陷杨氏谋反,派兵包围了洛阳依仁里杨氏府邸,将那里的杨氏族人也全部诛杀,至此北魏第一公室大族——杨氏家族在尔朱氏集团的血腥屠杀下,一族百十余口几乎被诛灭殆尽。只有杨津的儿子杨愔幸存下来,逃离了尔朱氏控制的势力范围,才没有被诛杀。直至孝武帝太昌元年(公元532年),在杨愔的努力下,孝武帝为杨家平反昭雪,追赠了杨家在“普泰之变”中遇害的一些人,使大多数死难者得到安抚。
雷建国说:“古代总是当朝为旧朝修史,是后人写前人的事,但墓志是当代人写的,所以对历史掌握的更为准确,因此墓志往往能佐证和补充历史。这批杨氏墓志中就真实记载了‘普泰之变’的经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据悉,此次展览将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东展厅展出一个月,对魏碑书法和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观展。
人才辈出 杨振宁等名人皆出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自古就是名门望族,根深叶茂,人才辈出,西汉杨喜、东汉杨震、隋帝杨坚、杨广等都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其家族几千年历久而不衰,至今荣盛,形成杨振宁等社会名流为代表的杨氏宗亲协会。北魏时期,以杨播、杨椿、杨津为代表的杨氏家族对北魏社会影响巨大,不论是从促进孝文帝改革,平定各地军阀势力,还是到诛杀权臣尔朱荣等,杨氏家族对北魏社会在改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民生状况以及文化融合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此次展出的以杨播兄弟为代表的42方北魏杨氏墓志、具有时代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系首次集中展示,墓志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十分巨大,对于研究北魏的历史、文法、书法和家族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且这些墓志笔法丰富、刀工精美,完全可以和北魏洛阳元氏墓志相媲美,也是北魏书法序列的―次拾遗补缺。也是普及历史知识、欣赏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弘扬中华文明、宣传陕西文化的文化资源之一。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