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网www.yangshijz.com ★广西平南大洲杨族基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头条新闻
  • 寻宗问祖
  • 字辈查询
  • 历史人物
  • 历史文化
  • 杨氏公益
  • 宗祠庙宇
  • 近代人物
  • 四知文化
  • 杨氏墓馆
  • 族谱家谱

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文化
将杨姓人做为祖先的外姓人
时间:2017-05-02 10:29:36  来源:中华民族杨氏  作者:杨安生   点击:   字体: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一、恽姓人
    据恽氏家谱记载,恽代英是自常州武进有了恽姓后的第七十世孙。
从恽氏家谱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恽姓都是发源于常州武进。在汉宣帝时,司马迁的外甥杨恽被封为平通侯,后来因为过失被贬为庶人,但他对此不服,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表示了不满,汉宣帝大怒降旨腰斩。杨恽的儿子得到信息后远遁今天的新北区孟城一带。为避祸患,他把父亲杨恽的名“恽”作为姓,从此世上就有了恽姓。
  二、桂姓人
    河东杨氏始祖杨干的四代孙杨灵横,因避祸改姓桂,现在的姓桂人以杨灵横为始祖。
  三、林姓人
    福建省宁化县厂壁村林姓家庭,将杨姓人做为自己的始祖。林姓人从福建迁梅州后,生活不知所措,幸有住家杨姓人籍旧丁单,林家人依靠杨家生活,寄籍于杨,计租均役,欢如骨肉,不知自己的姓了,杨姓人去世后林家人继承家业岁时为杨姓人祭扫,必诚必信。迄今四百余年。
  四、董姓人
    南宋时杭州人董世兴,官朝议郎,入闽任同安盐税时,与泉州杨梦龄友善,世兴病时家贫不得归,遂将其子君选附养于杨家,承姓杨。后六世孙杨道宾,字荆严,明万厉丙戍(1586年)进士及第,榜眼,授东宫讲官,礼部左侍郎,习练朝典,纂修国史,卒溢文恪,著有《杨文恪文集》,追赐董公杨,赠礼部尚书。其子杨锡缑,以父荫,官至刑部侍郎,不忘其本姓董,题疏恳求皇上恩准复姓董,奉明神宗朱翊钧御批:“既承代久,不准复姓,赐予董杨公,仍以杨传嗣。”秉承圣旨,自此在泉州建杨氏宗祠,中奉“南宋始祖朝议郎董杨公神主”。1935年泉州董杨宗祠始创。1950年在菲华侨杨岱岳倡建菲律宾董杨宗亲总会。1971年,台湾成立全球董杨宗亲总会。一年活动一次,叫恳亲会。不定期编写“董杨研究”刊物。
  五、石姓人
    福建省厦门市坂美村,全村人都姓石,他们供的山西杨家将杨五郎的神像,声称杨五郎是他们的祖先。时至今日,该村的老年人也说不清,为什么石姓人会以杨五郎为祖先。“我们从小就被长辈教导敬奉杨五郎,可谁也不知道有因。”坂美村的人告诉记者,杨五郎庙何时建造,也已经成了迷。
  六、张姓人
    在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河县卡子镇张家大院下院以北约一公里处,有一处古建筑遗址,当地人原来都叫它 “杨大仙庙”。白河解放后,“杨大仙庙”被毁,当地人又将这里称之为“杨大仙岩”。 
杨大仙非神非仙,而是真有其人,原名杨道先,系湖北大邑人氏,是西坝张氏家族的恩祖,一位难得的义士,当年张氏落户西坝,缘于此人的引领,张氏在西坝的发展壮大,也全赖此人的辅佐。据现存《张氏玿房支谱》记载,西坝张氏原籍湖北武昌,其三十八世祖——日普公与杨道先是生死之交的朋友。清嘉庆年间,日普公因遭人构陷,官府所逼,被迫携家逃亡,杨公舍家弃业,不辞艰辛,一路追随守护。日普公本是一位饱学之士,当他逃亡至安徽英山邑时,被当地晋绅望族延请设馆教学,可惜祸不单行,时隔不久,日普公便因骤染痢疾,百医无效,卒于学馆之中,一家大小由此又陷困境,英山邑自难容身,杨公只好肩负起扶弱养孤之责,携日普公妻儿继续流亡他乡,一路辗转,历尽艰辛,最后定居湖北的竹溪。在杨公的全力辅佐之下,日普公的长子、次子陆续成年,正当家境有所好转之际,张母胡氏又溘然故世,兄弟之间犹如桶箍告散,只得分家析产,各立门户,长子盈达迁往四川,次子盈国留守竹溪,唯有三子盈晋尚未成家立业,杨公依旧照拂左右,恪守抚育教导之责。时年,杨公得知距此百里之外的兴安府白河县西坝尚有未经开垦之地,料想生计可求,遂携盈晋迳奔西坝,并落户于此。在杨公的悉心照料之下,盈晋得以成年、成家,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家势迅速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与东坝黄氏家族旗鼓相当的一方望族,故当地有了“东坝黄、西坝张”之说。盈晋发迹之后,感念杨公的养育之恩,视其为亲生父母,供奉天年。杨公谢世之后,盈晋以亲子之礼予以厚葬,春秋祭扫,岁岁凭吊,每逢祭祖之期,也必供杨公牌位,并教诲子孙依此而行不得擅改。随后,又于西坝台子对面依山洞建造“杨公祠”,并塑杨公雕像供于祠中,又置备田产,以应香火之需。  
  七、欧阳姓
    今湖南江永县田边杨姓人称宋史学家欧修之后,其谱写:“吾祖欧阳修,字永叔,宋朝元丰年间入翰林及第.....”“寻至元未,乱寇煽恶,赋役频加,于世家尤甚。是以祖讳新喜,字信齐,三岁失怙,零丁孑立,奉母万氏,潜身白水家,易欧阳为杨。”欧阳修的岳丈杨大雅,是欧阳氏崇拜的人,欧阳后人拜杨氏为祖先,始于宋朝,盛于元朝。

 

                                              杨安生于二0一三年五月四日夜十二时

微信扫一扫打赏
上一篇:杨氏的郡望、堂号
下一篇:古交杨氏与武文化
已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数据,请稍等......
我要说两句
呢称: 验证码: (300字内)
最新信息
  • 托逻台吊杨太尉赋并序
  • 杨家将故事之(六郎藏兵洞)
  • 杨肇基御葬林
  • 杨氏家族(8)急公好义杨清贤
  • 杨氏家族(7)一缕忠魂一脉相传
  • 杨氏家族(6)御葬林里埋英魂
  • 杨氏家族(5)他是一个会打仗的直人
热门信息
  • 杨姓“湖广填川”略考
  • 热烈祝贺江苏杨邦乂历史文化研究会
  • 为何隋朝拼到国家灭亡,也要踏平高
  • 铭记历史,向那些参加抗日战争牺牲
  • 《杨姓鄞县进士录》(二)
  • 杨氏文化是和谐文化
  • 杨家将和岳家军的爱恨交结
推荐信息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龙韵文化传媒 2013-2024 杨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桂公网安备 45082102000238号 | 桂ICP备17011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