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十九兵团入朝参战,杨得志立下军令状
1951年初,朝鲜战争经过四次战役后,呈现出长期化态势。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在四次战役后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加上人员伤亡、物资消耗很大,急需休整。为坚持持久作战,2月初,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提出志愿军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决定调第三、十九和二十兵团作为第二番部队进入朝鲜。
2月5日,周恩来会见了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给予十九兵团很高的评价。他说:“你们十九兵团,还有杨勇、杨成武同志指挥的两个兵团,都是有着光荣传统、战斗力很强的部队。我曾经说过,要把你们‘三杨’拿出来,叫做‘三杨开泰’!”2月25日,第十九兵团所属第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军陆续由安东进入朝鲜。
为了确保第五次战役的胜利,4月6日,彭德怀在金化郡上甘岭主持召开了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会上,彭德怀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朝鲜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战略方针,总结了前四次战役的经验,提出了实施第五次战役的方针和部署。此时,第三、第十九兵团刚刚进入朝鲜,按照志愿军司令部的估计,他们到达“三八线”以北地区最快也要在4月20日前后。而新入朝的部队没有与美军作战的经验,是否可以马上作战,也需要审慎处置。在不能确保参战部队在战役打响前到达集结地区的情况下,第五次战役就不能提前发起。会上,身为十九兵团司令员的杨得志态度坚决,向志司立下军令状,表示所部一定在4月20日前到达“三八线”以北的进攻出发地集结完毕。作为新入朝部队的司令员和第五次战役的主力部队,杨得志的态度无疑为促成志司下决心在4月20日前后发动第五次战役起了重要作用。
4月22日黄昏,第五次战役打响,杨得志指挥十九兵团3个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配合,担负右翼突破任务。接到进攻的命令后,六十四军第一师跑步进入冲击出发位置,在预定时间按时发起进攻。六十三军在扫清了临津江西岸的敌人后,冒着敌人密集炮火的封锁,越过无数道铁丝网,突破了位于“三八线”附近的临津江敌人的防御。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中,十九兵团共歼敌4000多人。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雪马里地区的进攻战斗中,英国唯一缀有两个帽徽荣誉的“格罗斯特郡团”在十九兵团五六九团三营的重创下损失惨重,团长兼直属营营长卡思被俘。
为了确保第二阶段作战的胜利,志愿军总部决定,以第三、第九兵团负责消灭东线的南朝鲜军,以十九兵团在西线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配合,实施佯动进攻,牵制西线的美军。5月16日晚,第二阶段的反击作战打响后,十九兵团在西线的作战进展十分顺利,极大地牵制了美军的注意力,有力地配合了东线我军的作战。直至5月20日,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才清醒过来。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也惊呼:“汉城面临第二次危机!”为挽救“危机”,李奇微集中西线美军第一军在汉城以北向十九兵团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发起了迅猛进攻。在美军全线反扑下,为防止敌人沿公路将我军各个截断,杨得志灵活机动地指挥十九兵团由进攻转入防御,并顺利地进入了指定的防御区域。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朝鲜战争出现了预料中的拉锯局面。对此,魏德迈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说:朝鲜战争是一个无底洞,看不到“联合国军”有胜利的希望。此后,朝鲜战局呈现对峙状态,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十九兵团所属侦察支队和第五六九团三营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道峰山支队”、“道峰山营”的光荣称号,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十九兵团在杨得志指挥下为促成朝鲜战场的敌人进入防御阶段立下的汗马功劳。
1952年7月,中央军委调杨得志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9月,已回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正式请辞志愿军司令员职务。10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宣布:杨得志任志愿军司令员。抗美援朝,成为杨得志一生中永难忘怀的一段。
杨成武率领二十兵团把美国人重新打回谈判桌前
二十兵团与第三、第十九兵团虽然同为军委确定的第二番入朝参战的部队,但它却是在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才进入朝鲜战场的。1951年6月,敌我双方经过五次大的较量后,力量对比趋于均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为坚持持久作战,粉碎美国假谈真打的阴谋,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6月中旬制定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与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坚持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双管齐下,以打促谈。
鉴于第五次战役刚刚结束,第三、第十九兵团因连续作战准备不足,中央军委命令二十兵团迅速进入朝鲜,准备对付随时可能发生的美军的挑衅。6月19日,二十兵团所属第六十七、六十八军,在司令员杨成武和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南生的率领下,陆续由安东、长甸河口进入朝鲜。
7月10日,当朝、中方代表与美方代表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后,美国为了在谈判中实施政治讹诈,在军事上发动了所谓有限目的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
面对急转直下的谈判局势,党中央、毛泽东明确提出:朝鲜谈判是长期的。把握的原则是:敌人从战场上夺不来的,在谈判桌上也不能让他得逞。为了把敌人逼回谈判桌前,志愿军组织发起了夏秋防御战役。杨成武指挥二十兵团所属第六十七、六十八军作为参战主力,担负起东线金城以南地区的防御。10月8日,第六十八军在敌情、地形均不熟悉的情况下与敌激战10天,歼敌70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该军还粉碎了敌人以“坦克楔入战”夺取我军阵地的企图。六十七军也毫不逊色,在10月13日至15日的激战中伤亡美军1.7万余人,平均每天伤亡达5600余人,创下朝鲜战场敌人一天内伤亡最高纪录。至22日,二十兵团共歼灭敌军2.3万人,击毁敌坦克67辆,击伤8辆。这一仗,极大地提高了我军打坦克的技术与战术能力。夏秋防御战役,迫使美军不得不在10月25日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正如《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的:“美国谈判代表愈来愈明白,联军真的不能再用继续作战的办法来获得进一步的利益了。”按照干部轮换计划,1952年7月,杨成武因病奉命回国治疗。
杨勇奉命赴朝,为抗美援朝划上“完美的句号”
在杨得志、杨成武相继赴朝参战后,身为“三杨”之一的杨勇却在1951年5月受命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之职;10月,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入朝参战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1953年4月18日,为执行干部轮换计划,中央军委任命杨勇为二十兵团司令员。5月11日,杨勇赴朝任职。
6月中旬,正当朝鲜停战谈判达成全部协议准备签字时,李承晚公然破坏协议,无理扣留志愿军战俘,叫嚣要单独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针对李承晚的流氓嘴脸,彭德怀提出:消灭伪军1.5万人,给李伪军以严重打击。毛泽东表示同意。但由谁去唱抗美援朝的“末台戏”呢?周恩来提议:“让杨勇去,让‘三羊开泰’嘛!”毛泽东当即采纳了周恩来的提议。
为了打好这一仗,杨勇深入阵地前沿了解地形和敌情。7月13日,金城战役打响。这一仗,作为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两年多来我志愿军阵地防御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二十兵团投入了5个军的兵力,并配以强大的炮兵,与第九兵团一部协同作战。面对占有地面火力和空中优势的敌人,二十兵团在依托阵地的防御作战中,以劣势装备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歼敌7.8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置敌于被动地位。金城战役,成为我志愿军从战略防御转向大规模进攻的标志,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战略防御中质的飞跃,有力地促使李承晚作出了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迫使美李军老老实实地接受了谈判协议。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谈判在经历了两年多的谈谈打打后,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结束。金城战役,成为杨勇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仗。
“三杨”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国威、军威。1955年杨得志回国后,杨勇接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职。朝鲜停战后,尽管中朝方面一再提出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的建议,但都遭到美国政府的无理拒绝。杨勇因此一直留在朝鲜,与朝鲜人民一起为实现外国一切军队撤出朝鲜而努力。1958年2月5日,朝鲜政府再度发出声明,要求从南北朝鲜全部撤出一切外国军队。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支持,志愿军总部于1958年2月20日发表声明:决定于1958年底以前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10月24日,杨勇上将和王平上将率领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26日,凯旋的将士们在北京火车站受到周恩来等领导人的迎接。周恩来称赞杨勇说:“你为抗美援朝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