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7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了署名宣言的第二篇文章《人间正道是沧桑》,提到了重庆忠县扶贫干部杨骅——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打响了脱贫攻坚战,8200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农民群众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无数党员干部行走于贫瘠之地、群山之间,扎根在村里、生活在农家,向贫困发起最后的冲锋。
过去3年,全国有数百名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牺牲,广西百色扶贫干部黄文秀、重庆忠县扶贫干部杨骅、云南威信扶贫干部杨学奎……用生命诠释着对人民的忠诚,筑牢了新时代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真情。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不知道杨骅这个人,通过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杨骅。从网上搜索了他的事迹。
杨骅,男,汉族,1970年12月生,忠县忠州街道人,忠县安监局办公室副主任,忠县金鸡镇傅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2018年8月21日,杨骅同志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上午9时20分与世长辞,年仅48岁。
二、事迹概述
杨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一家妻儿老少,只身来到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金鸡镇,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任忠县金鸡镇傅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他将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人,真心实意为贫困户解决难题。2018年8月21日,杨骅同志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上午9时20分与世长辞,年仅48岁,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扶贫工作的无悔赞歌,用自己的热血向党、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详细内容
扎根最基层 甘做“孺子牛”——杨骅同志事迹材料
杨骅,男,汉族,1970年12月生,忠县忠州街道人,忠县安监局办公室副主任,忠县金鸡镇傅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2018年8月21日,杨骅同志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上午9时20分与世长辞,年仅48岁。
2017年3月份,杨骅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一家妻儿老少,只身来到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金鸡镇,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来到金鸡镇后,先是被安排在蜂水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2018年7月,被调整至傅坝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金鸡镇蜂水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村民生活也较为艰苦。初来乍到,在蜂水村的所见所闻,让他感触颇深。一些贫困户家境特别困难,种的是几亩土地,住的是土坯危房,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有些还常常受到病痛的困扰,村里的一幕幕情景顿时他感觉到了心头的责任是那么重,肩上的担子是那么沉。随后,他挨家挨户走访调查,进行了细致的调研,他坚持一个月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主动跟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全村5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贫困状况、脱贫愿望等一一铭记于心,并建立工作台账,指导村社干部和帮扶责任人按不同类别、不同致贫原因进行整理,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他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在系统学习扶贫文件和上级相关政策的同时虚心向镇、村干部和群众请教关于扶贫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意见建议,结合村里的实际谋划工作。蜂水村地处偏远,村级产业滞后,后续发展乏力。村民致贫根源大多因为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脱贫攻坚的重点就是为村集体和广大群众发展富民产业,以此增强发展后劲。他建议依托现有顺篪笋竹专业合作社,成立蜂水村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劳务合作等形式参与,形成一条村级特色扶贫产业链,实现了建基地、促发展、得实惠的目标。同时,他还积极物色能人,动员有回乡发展意愿的村民罗佑华回乡发展特色养殖,今年2月,贵妃鸡养殖场顺利建成,养殖基地规模现已发展到有贵妃鸡500多只,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今年3月,罗佑华被镇党委政府任命为该村主任助理,将更好地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增收致富。他还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在村里兴建核桃种植基地,现已扩种面积达300余亩,再过几年将达到丰产期,使贫困户又多了一个增收的渠道。
建档立卡资料,是精准扶贫的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为了真实地反映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他和村社干部一道,一户一户比对数据,核实基础资料,经常加班加点,反复修改。为规范村级资料整理归档,他还多次向县级扶贫部门请教,和镇村干部交流探讨,分门别类地制定扶贫资料整理要点,统一填写格式,排好任务时限,指导帮助填写扶贫手册、一户一档资料等,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在他的指导下,该村一户一档、扶贫手册和产业扶贫、异地扶贫搬迁等扶贫资料规范、整洁、有序,在接受国家、市级第三方脱贫攻坚检测评估时,受到检查组人员一致好评。
自从来到蜂水村后,他从来不把自己当外人,主动热心参与村级各项工作,做到事无巨细。2017年9月18日,金鸡镇遭遇百年一遇大暴雨,蜂水村更是受灾严重,村办公楼后桥梁被冲毁,3组高笋湾、7组秦家垭口公路垮塌严重,村民出行受阻,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安抚村民,一方面积极协调配合镇政府,争取资金30余万元开展灾后重建和隐患治理,并于年底前顺利完工。2017年12月,该村启动马塔莲安置点附属工程建设,他抽出空隙时间,主动担任义务监督员,严格监督施工企业确保施工质量。今年5月份,全镇启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他又主动请缨,和村干部一道,冒着炎炎烈日,勘界、放线,样样精通,始终冲锋在第一线,干部群众无不为他的拼命精神深深折服。在看到村综合服务专干李海波对公文制作不熟悉后,他主动伸出援手,耐心的讲解操作方法,从标题正文字号的选择,再到页面的排版布局,直到李海波能熟练掌握后他才满意的离开。
工作中他一丝不苟,生活上他也毫不含糊,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平日都是在村便民服务中心食堂自己动手做饭,工作繁忙的时候,饭都没有人去煮,这时,他又充当起“炊事员”来,洗菜做饭一点也不生疏。平日里,看见便民服务中心桌子、地面脏了,他又充当起“保洁员”,拖地板抹桌子,他做起来得心应手……
2018年7月份,县里对7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成员进行了微调,杨骅同志被调整到傅坝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他深知这是组织上对他的信任与重托,也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刚到傅坝村,他又是立即进入到忘我的工作状态中,马不停蹄到每个社召开院坝会,宣传扶贫政策,开展扶贫大排查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指导村干部做好扶贫信息录入等。他不顾高温天气,坚持亲力亲为,积极和村社干部一道,了解查看CD级危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参与“四好农村路”丈量工作,仿佛永远不知道疲倦。
付坝村三组张启兵,是今年新识别出的贫困户,全家有4口人,两个孩子都在读书,他得知情况后,主动要求进行帮扶,并第一时间到该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并送去了食用油、牛奶等慰问品。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他鼓励张启兵发展养殖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并表示帮助购买鸡苗。张启兵的大女儿张荣梅在扶贫系统中名字被误录为张蓉梅,他知道后,及时联系镇经发办扶贫干部,将情况上报县扶贫办进行了更正。在得知张荣梅今年高考考上了大学之后,他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当即表示将给予一定资助,帮她上大学,并嘱咐她要好好读书,将来服务社会。
他不辞辛劳,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手托举民生,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将真情倾注,把爱心播撒,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出点子、谋出路。短短一年多的时光,带领蜂水村和付坝村村支两委“一班人”和贫困群众,出色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他的光荣使命。
“他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一个对工作执着认真的人,他是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的无名英雄”,蜂水村支部书记彭涛评价他时这样说道。
有的人,一辈子身在基层,却坚守理想,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有的人,一生中力量卑微,却不忘初心,温暖了一个又一个乡亲的心。时代也许不会记住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但总有一种平凡会让我们泪流满面。杨骅就是万千小人物中的一个,这个以“今日事今日毕”为工作原则的中年人,并未因位卑权轻而放弃对理想的坚守、对工作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他的驻村办公室到他的家,我们看到了一个艰苦朴素、工作勤勉、乐于助人的杨骅,看到了一个不谋私利、不计得失、亏欠家人的杨骅,更看到了一个平凡至极却令人感动至深的杨骅。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句杨骅生前喜欢的话告诫我们,无论身在何处,想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不平凡的成就,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毕竟幸福是奋斗得来的。
重庆忠县“节俭哥”杨骅生命定格扶贫一线
△2018年8月15日,杨骅到贫困户家了解情况。
△8月15日,杨骅将节衣缩食省下的钱买礼品到贫困户家慰问。
△杨骅逝世前一天的笔记。
△杨骅办公桌上的药品和下乡戴的草帽。
△杨骅在金鸡镇傅坝村的办公室兼卧室。
8月21日上午8时20分,忠县安监局帮扶集团驻该县金鸡镇傅坝村扶贫干部杨骅,因过度操劳心脏骤停倒在了脱贫攻坚的一线,人生永远定格在48岁。他的逝世在忠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受杨骅帮助的贫困群众提及此事更是泪流满面,他们中的不少人悲痛地说,“太可惜了,为我们背谷子解难题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忠县县委常委、县委农工委书记袁德祥说,杨骅用自己的热血青春,谱写了一曲扶贫工作的无悔赞歌;用自己的赤诚忠心,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一心扶贫的他倒在了一线
△杨骅遗像
8月27日,记者驱车行进4个多小时,从主城出发,来到偏僻的金鸡镇傅坝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廷虎告诉记者,8月21日7点多,杨骅曾三次打电话给他,叫他喊村干部尽量早点到村委会办公室,商量入户督促危房改造的事,大家到办公室后,正在商议时,杨骅突然间大汗淋漓,感觉身体不适。“我们催促他赶紧去换衣服,再一起去看医生,等了好一会儿,他还没出来,我就去他房间,结果看到他仰躺在床上,脸色发白……”陈廷虎说。此后的十几分钟之内,陈廷虎喊来附近的村民给杨骅揪痧、用针刺手指放血,又联系120急救车赶到。但经抢救无效,杨骅永远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杨骅工作认真负责,一直都是今日事要今日毕,不论几点,做完了才肯休息。驻村扶贫时他周一到周五从不回家,每周五傍晚我们一起从村里回县城,都是我们反复催他,常常等他忙到八九点才出发。”与杨骅一起在傅坝村驻村扶贫的忠县安监局干部黄建国说。在黄建国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村委会二楼的一间小办公室,这间办公室靠进门左侧是杨骅的床,靠窗的位置是杨骅的办公桌,桌上整齐摆放着各类扶贫资料和法律书籍,在书架里,还有多本记录扶贫事项的日记本。“我们都是写一本扶贫日记,杨骅做事仔细,要把各类事情梳理详细并进行分类,同时写了很多本。”黄建国说。陈廷虎说,杨骅在蜂水村干了一年多,今年7月初调到傅坝村担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时,蜂水村村民不愿意他离开,都到村口哭着送他。他到傅坝村,一个多月几乎跑遍了所有的贫困户家庭,还系统梳理了村里70户这两年已脱贫和未脱贫家庭的情况、帮扶联系人、联系电话、情况变动等,实现一张表格全记录,为此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8月20日,杨骅去世前一天。在与镇村两级干部一起研究多个事项后,下午5点多,杨骅约上陈廷虎,前往五组贫困户张国兴家中,落实D级危房改造的事。按照政策,张国兴家的危房改造可以得到补助资金2.1万元。但拆房和二次搬迁的费用没着落,张国兴不太愿意改造自家的危房。张国兴说,杨骅当晚又反复劝他住在危房里很危险,一定要想办法搬迁,还给他的帮扶联络人以及安监局领导打电话,希望帮他找点便宜的砖块。随后,杨骅又前往自己结对帮扶对象、傅坝村三组贫困户杨仲斌家。这是杨骅今年7月初到傅坝村后,第3次到杨仲斌家。这几天,正是傅坝村稻谷收割的时候,杨骅帮手部伤残的杨仲斌背完谷子,提出自己掏钱给他们家买鸡苗喂养。当天晚上,杨骅特意留在杨仲斌家吃晚饭。杨仲斌的大女儿杨梅今年考上大学,小女儿杨琼即将读初一。杨骅给两姐妹讲人生,叮嘱她们好好读书,将来撑起家庭,为社会作贡献。杨骅手机的通话记录等显示,当晚10点多,他还在给其他贫困户打电话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为困难群众服务,杨骅从不在时间上“讨价还价”,他热情饱满,随时准备接听困难群众的来电。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写到:“驻村工作是一门新课题,也是我人生中又一个新的起点,我很热爱这份工作。”蜂水村一组贫困户蒋道华,杨骅引导他多种土豆、南瓜等山地蔬菜,还为其寻找销路,今年5月,杨骅帮助蒋道华销售土豆250公斤;傅坝村五组贫困户陈义国,妻子腿脚受伤后家庭因病致贫,杨骅了解情况后,介绍陈义国到金鸡镇东干渠务工,每天能挣120元。“杨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工作的热爱。”陈廷虎举例说,傅坝村里的“四好公路”建设项目获批后,为了抢抓进度,杨骅每天早上6点半就和村干部一路出发,到野外搞测量,顶着烈日撑杆扯皮尺、撒石灰放线。在不少亲友和同事的印象中,杨骅是一个节俭至极的人,有时还被戏称为“节俭哥”。“他长期吃素面、吃馒头,身上只穿二三十元的网购衣服。”杨骅的妹妹杨琴哭着说,哥哥月工资三千多,要养两个儿子,还要帮助贫困群众,他从来不计较个人生活质量,考虑的都是别人。陈廷虎也发现这个城里来的驻村干部非常节俭,“他就带了两件廉价的上衣,轮换着穿,经常不开荤,一问就是吃的馒头、素面。”记者在杨骅办公室的床上看到,被子和枕头由于使用太久,都已破损起毛,而床下只有一双黄色的凉拖鞋。“他对自己节省得有些苛刻,吃碗牛肉面都舍不得,还常常教育娃儿要艰苦朴素,却经常为贫困户送油、送肉。”杨骅的妻子李正琼说,8月20日清晨最后一次离家时,杨骅取了1000元,买了肉和水果,订了鸡苗,说是回村给贫困户送去。“他自学电脑维修,谁家电脑坏了,不管多晚都找他,他修了回来还要跟踪情况问别人用得怎么样,不行了再跑去修。”杨琴说,当年杨骅调到行政服务大厅工作时整个大厅的电脑维护都是找他,后来安监局也是,下到扶贫村也是,从不找别人收一分钱。“单位派他到县行政中心取、交文件,他从来不坐出租车,虽然只需5元的出租车费,也完全可以由单位报销,但他舍不得,总是走着去。”曾在县安监局工作的县纪委派驻县委宣传部纪检组组长刘统山说:“领导交办的急事,哪怕再晚,他在办公室干个通宵也要搞出来,太晚了就睡在办公室,一个单位的办公室有杨骅这样的同志,没有不放心的。
不忘初心传承好家风
△杨骅的儿子安慰妈妈说“爸爸走了,还有我们照顾您呢”。
很多同事、朋友并不知道,这个穿廉价衣服、吃素面馒头的杨骅,其父是原忠县副县长。“杨骅为人诚恳低调,他去世后,我们才知道他是退休副县长的儿子,他一身正气,总是满满的正能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重和学习。”金鸡镇扶贫工作队队员钟华琼说。一位熟悉杨骅的朋友说,杨骅从不利用父亲的影响谋私利,48岁了才是个副主任科员,妻子在公交车上做临时工,大儿子待业,二儿子今年考上的大学,住房只有70多个平方米,一家人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忠诚的共产党员,杨骅的爷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后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为了农村发展回忠县农村当书记,一次在带头劳动时累得大口吐血后身亡;我也是出身农村,从乡镇、大区到局里、县政府工作;杨骅在粮食局、交通局、农机局都干过,都是基层岗位,即使早些年扛粮袋,也无怨言。”杨骅的父亲杨志刚告诉记者,他一直教育杨骅要不忘初心、抵制各类诱惑,为党的事业、为服务人民群众奋斗终身。“每次喊杨骅来看我们,他都说工作忙,一打电话来,我们谈得最多的就是扶贫工作和农村问题。”杨志刚告诉记者,原本杨骅答应8月18日休息的时候来看他们,结果他要到单位值周末夜班就没有来,“我理解他,扶贫工作要推进,安监工作也放不下。”“杨骅每周五很晚才回家,周六周日又经常加班,为了等他,我们把每周五的晚饭时间定在晚上10点,但他总是说‘你们先吃,我等一下就到’。”李正琼说,由于她早上4点就要上班,丈夫也是长期加班,一年到头也吃不了一顿团圆饭。“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是杨骅发在朋友圈里的座右铭。“他连续5年被重庆市安监局评为安全生产统计先进个人。”忠县安监局负责人介绍,2010年杨骅调入县安监局,被安排在办公室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收发文件、档案管理、流程追踪、情况上报、生产统计等最平凡却又非常繁琐的事情。在长达8年的办公室工作中,他总是埋头苦干,从不擅自离岗和请假,连续5年放弃公休假。他曾奋斗过的金鸡镇农村,扶贫工作也有了显著的成效。据了解,蜂水村63个贫困户,截至目前,只有6户10人没脱贫,村里5个脱贫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毕并经过市级验收;傅坝村目前只有5户14人没脱贫,8公里长的公路扩宽项目顺利推进。
“杨骅同志的赤子之心、高尚品德、优良作风、扶贫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忠县县委常委、县委农工委书记袁德祥表示,要学习他把“岗位当家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学习他把“工作当事业”,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积极向上;学习他把“奉献当快乐”,甘于付出、乐于助人、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