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网www.yangshijz.com ★广西平南大洲杨族基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头条新闻
  • 寻宗问祖
  • 字辈查询
  • 历史人物
  • 历史文化
  • 杨氏公益
  • 宗祠庙宇
  • 近代人物
  • 四知文化
  • 杨氏墓馆
  • 族谱家谱

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近代人物
滕州籍开国少将杨斯德将军:一生戎马 一生传奇
时间:2019-01-22 10:38:41  来源:杨氏文宣暨墨河涛声  作者:   点击:   字体: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2015年8月26日,笔者从杨斯德将军夫人夏南女士处获悉,滕州籍抗战老战士杨斯德将军喜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她说,杨老今年已经94岁高寿,因身体原因不能前往天安门参加中国抗战纪念活动,因此先得此纪念章。   
  杨斯德,别名杨润南,1921年11月17日生,滕州市南沙河镇杨杭村人。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政治部敌工股股长兼特务二大队政委,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建国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空军师政委,总政联络部副部长兼广州联络局局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总政联络部部长、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8年离休。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笔者听闻此消息非常振奋。杨老是滕州市建国前立过赫赫战功的开国少将,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等职,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滕州的骄傲,全市人民的光荣。年迈的杨老思路清晰、谈吐流畅,向笔者讲述起当年参加革命的经历时,老人依旧激动不已。70多年前,为了抗日救国,正在滕县乡师读书的他,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参加了滕县党组织在滕东善堌举办的“农民抗日训练班”,成为第一期学员。1938年5月,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成立,滕县武装编为第二大队,杨斯德在该大队二班当战士。由于他作战勇敢,各方面表现突出,遂于9月,在血与火的抗日战场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他还不满17岁。在共产党的教育下,他怀着精忠报国之心,完成了从师范生到革命军人的转变,在革命战争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上卧薪尝胆、勇夺胜利的传奇将军。人们所熟悉的电影《佩剑将军》,就是以杨斯德将军为生活原型,艺术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生活真实。   
  1939年,他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敌工干部训练班学习。同年秋结业后返回鲁南,先后任直辖四团政治处敌工股长、苏鲁支队政治部敌工股长,从事瓦解敌伪军和敌伪政权工作。1940年曾奉命以苏鲁支队特务二大队政委的名义,协同大队长刘祥汉回家乡扩军筹款。仅月余时间,扩军200余人,编成一个连队。同年冬,他任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五团政治处敌工股长。   
  1941年2月,杨斯德调任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部敌工科干事。同年6月,任教导二旅六团政治处敌工股长,并曾兼任中共赣榆县委敌工部长。他在山东滨海地区参加组织指导瓦解敌伪军和开辟边沿区工作。1943年,杨斯德成功地与驻赣榆县城的伪七十一旅建立了内线关系,争取了伪上尉副官、伪团长等人。同年11月19日,他率敌工干部随同战斗英雄何万祥带领的突击队,在内线关系接应下,首先打进赣榆城。我军正确运用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针,迅即全歼守城伪军,活捉伪和平建国军第七十一旅旅长李亚藩,解放了赣榆县城。战后,杨斯德受到滨海军区通令嘉奖。   
  
赣榆战役结束后,杨斯德调任滨海第一军分区(滨北军分区)政治部敌工股代股长、股长,并兼胶(县)高(密)办事处副主任。1944年1月,杨斯德协助谷风鸣等参与组织争取驻山东莒县伪军莫正民部3500余人起义,再次受到滨海军区通令嘉奖。1945年1月,杨斯德还参与领导了策动诸城伪军张希贤部反正的工作。在抗日战争大反攻中,杨斯德随山东军区第一师行动,在解放胶县、诸城等战斗中,做了大量瓦解敌伪军工作。   
  杨老离休后,十分关心滕州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经常参加在京举办的滕州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汇报会、墨子研讨会、书法展等活动,并捐资20万元用于杨行村打井和购买拖拉机,还亲笔题写了“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老将军胸带纪念章,手捧纪念章盒,思绪万千,回忆起自己的母亲“不打败日本鬼子就别回来见我”的谆谆教诲,回忆起自己昔日的许多战友勇敢地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他告诉笔者,我们家乡人民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家乡滕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顽强拼搏,把滕州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幸福,以此来纪念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做出贡献的人们。(王兵 杨传杰)

 

据悉,杨斯德将军的葬礼昨天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葬礼之后,按照将军的遗愿,将军家人陪护着将军骨灰,驱车来到故乡——滕州市南沙河镇杨杭村,将骨灰埋葬在杨斯德将军母亲的茔墓旁。

峥嵘岁月,他为共和国建立了卓越功勋

有一种信念是为了祖国富强而奋斗一生,有一种热血是为了阻击日寇弃笔从戎。杨斯德将军出生于滕州市南沙河镇杨亢村,七七事变”爆发后,他对母亲说“鬼子打到咱家门口了,要灭亡咱中国,我要参加革命打鬼子去!”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他内心笃定要把鬼子赶出中国。

 

据杨将军的二儿子杨仲伟介绍,杨斯德在家排行老五,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上面有四个哥哥。“当时加上爷爷,家里一共有五名‘壮劳力’,所以家人都想让他读书,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

学成后,恰好“七七事变”爆发,他对母亲说:“鬼子打到咱家门口了,要灭亡咱中国,我要参加革命打鬼子去!”不识字的母亲听了他的想法后只说了一句话:“把鬼子赶走,再来见我!”就这样,杨斯德加入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参加了革命。

 

 

参加革命之后,杨斯德不负众望,屡立奇功。之后,内战爆发,杨斯德又被派往私密工作(策反工作),在国民党内部任很高的职务。在淮海战役中,他成功策反了何基沣、张克侠队伍,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淮海战役的第一个大胜利”。电影《佩剑将军》中地下党谷一平原型就是杨斯德。佩剑将军的原型是张克侠。

将军的遗愿:魂归故里,只想永远陪伴母亲身旁

由于工作特殊,杨斯德将军有家不能回,每夜都在思念自己的母亲。全国解放后,当他再次回到家乡,却被告知,母亲已去世多年。自古忠孝难两全,没能为母亲尽孝,成了杨斯德将军一生的遗憾。2018年9月7日,杨斯德将军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7岁。

 

杨斯德夫人夏南(中间黑衣者)在滕州现场送别杨斯德将军。

“在父亲临终前几年,每当他想起因为革命而不能为奶奶尽孝,都会潸然泪下。所以专门安排我们,当他去世之后,他的骨灰不要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而是运回滕州,陪在奶奶身边。”据杨仲伟介绍,67年来,他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来帮父亲完成临终前的遗愿—魂归故里。

“父亲太节俭了,从前部下怕他生活受苦,经常会买东西来看望他,但是他从来都不要,不仅如此,还带头捐款。”杨仲伟说,在他的带动下,杨杭村30多年前就修上了水塔,用上了自来水;道路、桥梁也都焕然一新;村里还修建了一座小学,让两代人受益……

将星陨落,魂归故里,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你我换来了如今的繁荣昌盛,面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枣庄日报全媒体向广大革命家及其子女们致敬。

 

《历史使命:共和国将军杨斯德回忆录》内容简介:

杨老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也是我们军队的骄傲,更是我敬重的革命前辈。他在八十多岁高龄时完成了这部回忆录的写作,可喜可贺,令人感佩。我始终认为,为我们党、国家、军队的建设与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前辈们,能把丰富曲折的革命经历记述下来,必定是我们党和军队的精神财富,对后来者是教科书,对历史是印证、补充和推进。

也正因此,十多年前,我还在总政工作时,就曾建议杨老写回忆录。杨老是位传奇式的人物,有着丰富奇特的革命经历,如实记述下来就是一部奇书,就能为我们党和军队的精神宝库再增添一份财富。但由于他时任中央对台办主任,后又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夜以继日操劳于海峡两岸统一工作,无暇动笔。直到去年,在众多同志的建议下,他才开始回忆录的写作,而且采取了一个奇特的办法:他来口述录音,由他夫人夏南同志记录整理。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题词

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词

序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作

目录

一 告别家乡,毅然投身革命运动

二 重要转折,深入开展敌伪军工作

三 里应外合解放赣榆城

四 内线策应与莱芜战役大捷

五 淮海战役的第一大胜利

六 警备南京

七 组建空军师

八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敌军工作

九 促进祖国统

十 炮轰金门

十一 文革中受迫害

十二 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发展之所见

十三 在中央领导同志身边工作的感受

十四 处理华航事件

十五 在全国政协参政议政

十六 出国访问

十七 我的两次婚姻

十八 感谢白衣天使

十九 思考与期望

二十 离休后的生活

 

读杨老《将军的情怀》诗集有感    

 

李继耐

 

豪气十足不老翁,传奇一生诗意浓。

鞠躬尽瘁七十载,毕生尽为五洲同。

巧运四时操胜券,妙解九曲赛孔明。

犀利攻心三寸舌,厚土耕耘八面风。

诗章六卷飞神采,清风两袖烛忠诚。

 

2006.10

微信扫一扫打赏
上一篇:歼20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杨伟(四川资中人)
下一篇:滕州籍开国少将——杨广立
已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数据,请稍等......
我要说两句
呢称: 验证码: (300字内)
最新信息
  • 【最美科技人】杨庆国:争做企业科
  •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
  • “老虎杨”杨洁篪的传奇人生:从电
  • 杨芙清院士:国之所需,我之所愿(
  • 杨在葆告别仪式在京举行,四知文化
  • 重庆忠县扶贫干部杨骅
  • 黔东南籍救火英雄杨瑞伦——我们不
热门信息
  • 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
  • “老虎杨”杨洁篪的传奇人生:从电
  • 滕州籍开国少将杨斯德将军:一生戎
  • 杨尚昆家世略说
  • 杨丽萍
  • 16岁上大学的正厅杨晋柏仕途有变
  • 开国元勋杨成武将军
推荐信息
  • 杨玉林原创音乐《秋天》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龙韵文化传媒 2013-2024 杨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桂公网安备 45082102000238号 | 桂ICP备17011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