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宋代可以说是一个将星璀璨的朝代。可惜主上昏暗,埋没了大批名将志士,空让后人嗟叹。而杨存中便是其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正是他一生在淮南的奋斗,成为南宋苟安的第一道屏障。
杨存中是北宋名将杨业的玄孙,虽然家道不兴,也能算是杨家将的一员吧。在他们一支中,他的祖父杨宗闵死于长安保卫战,他父亲杨震和弟弟居中,执中也都在麟州阵亡了,而他是他们一支唯一的血脉。杨存中也秉承了杨家一门的光荣传统,一生都在从事抗金的战斗。他和当时名声一时的岳飞,韩世忠,刘琦等一道号称“南渡十将”苦心维持着南宋的偏安。
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存中是宋高宗给他的起的名字。他出生在原籍代州崞县,少年时候就移居到了麟州(现陕北神木县)。他性格机敏,形貌伟岸,好读书,力大绝人。当时社会风气都是重文轻武,而他独以武功进士。宣和中应募前往信德府,成为小校。(《宋史》 杨存中传)
当杨存中才赶到信德府的时候,恰逢金军二次大规模南侵。赵构被他的糊涂老头子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各地的勤王军马。其中有张浚,刘光世等人,也包括了杨存中的顶头上司梁杨祖。而杨存中也正式为宋王朝效力。此年5月,宋高宗即位。任命李纲为宰相,宗泽为大将。而杨存中则被任命为御营中军的一个队长,在御营中军统制张俊手下当差。
高宗即位后2个月,张俊被派讨伐各地叛军,而杨存中以高宗卫队军官的身份随高宗进围任城(今济宁),讨伐李昱。可惜刘光世久战不利,此时杨存中率领麾下小队骑军杀入敌阵,手刃数百人,高宗壮之。(《续资治通鉴》建炎元年)于是宋军士气大振,攻克任城。后,杨存中以功升任荣州刺史。至此,杨存中开始显示自己的名将气质。
建炎2年一月,金军三路攻入山东河南和陕西,而高宗听信奸人所言,退守扬州,留宗泽坚守东京。而西路金军在陕西被吴(王介)打了个大败亏输,而各地反对金军的起义也是风起云涌,此起彼伏。中路和东路的金军见势不好掉头就跑。此时宗泽建议高宗返回汴梁,联合起义军,以图复兴北宋之疆界。而高宗畏敌如虎,拒绝宗泽的正确建议,导致这个纵横沙场数十年的老将忧郁而死。而太行山附近的起义军马扩,赵邦杰部被缓过气的金军所消灭。而当年年末,金军继续渡过黄河攻克了大名,商丘,徐州等重镇,兵锋只指天长!次年一月,韩世忠,刘光世败于金军,高宗仓皇出逃。2月又由镇江逃至杭州。这次杨存中以300兵坚守吴门(今苏州吴江县),保障了高宗南逃路线。结果这个居然成为了大功,杨存中升贵州团练使,领御前中军统领。这个时候,杨存中可以说是由一个小校逐渐成为了一个统军的将领了。
而高宗南逃以后,改杭州为临安。任命杜充(蠹虫也~)为江淮宣抚使守建康(今南京);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守太平(今当涂),池州(今贵池)。企图依靠长江天堑偏安江南。唉,自古划江自守的都没好结果,这次也是一样。建炎三年10月,兀术指挥2路金军渡江而来。西路直指江西,刘光世不战先逃;东路过江后也是连克太平,建康,杜充投降了(的确蠹虫了)。12月攻克临安,高宗更是跑的不慢,已经由越州(今绍兴)跑到了海岛上。而这次杨存中在明州跟随主将张俊率领御营中军与金军血战,阵斩金军数千人。又一次帮高宗保障了逃跑的道路。高宗自然也是铭记在心。提拔他为文州防御使,代张俊指挥御营中军,成为当时的御营司五军之一的指挥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之前杨存中在各次战役中的表现也许只能说是勇猛不可当,加上运气不错,获得了一个不错的位置。感觉总有点难以服众。而从讨伐李成开始,我们逐渐看到作为杨家将的一员,杨存中的智谋和勇武并存的特点。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