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十五年前,平桂区、昭平县多个乡镇的吴、杨、周、甘、莫、廖、何、魏、古九姓氏有识之士根据史料和族谱记载,考究了各姓氏起源历史。通过考究,发现九姓氏(还有其他姓氏不予考究)起源最早可上溯源至古公亶父,遂确认古公亶父为九姓氏共同先祖。为了加强团结,互相交流,共谋发展,构建和谐大家庭,九姓族人自发组建了一个名曰古公亶父后裔联谊会的民间组织。
十多年来,古公亶父后裔联谊会坚守法律法规基本准则,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实施扶危帮困、关爱老人、奖励优秀学子等善举,调解许多九姓之间或涉及他姓的民间矛盾和纠纷,化解了某些姓氏之间的百年怨仇,为当地社会秩序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当地广大民众的认可,并受到当地多个乡镇政府、公安机关的赞扬。为了把九个姓氏受姓始祖与古公亶父及其子孙的血缘关系理顺成章和记录联谊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2022年,编纂出版了史书《古公亶父后裔姓氏(部分)渊源考》,并改为古公亶父后裔宗亲会。
据史书记载,古公亶父是上古周族的领袖,为避戎狄侵扰,他率领周人由豳地迁徙到岐山,修复后稷、公刘之业,开拓疆土,发展农业,建立城邑,设立管理机构,制定治理策略。他实行仁政,关爱百姓,得到了族人及毗邻他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在他的治理下,周族不断强大,建立了周国,为后来姬昌(文王)、姬发(武王)灭商殷建立周朝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公亶父后裔姓氏(部分)渊源考》发行(内部)后,许多宗亲对古公亶父以及周王室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都为有一个伟大先祖感到自豪,从而激发了敬祖爱宗之情。在今年的一次喜宴中,九姓领导层聚首畅谈,提议组团赴陕西岐阳祭祀先祖古公亶父。后经古公亶父宗亲会(下称宗亲会)班子扩大会议商量,决定由九姓理事会安排若干代表组成团队,择9月20日(农历八月十八日)赴陕西省岐山县京当镇岐阳村祭祀先祖。
因此前我们从没到过陕西岐山,与岐山当地政府和居民也没有任何联系。为了本次祭祖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受宗亲会委托,我通过岐山县京当镇政府办公室,取得与岐阳村委书记杨宏仓联系,与其商妥祭祀活动相关事宜。尔后,又为本次祭祖活动策划了全程方案和预订了宾馆和饭店。
9月20日早上6时,我们包租的旅游大巴车从八步出发开往公会和黄姚,相继接齐了36位宗亲代表后按照定位导航在黄姚驶上高速赶往目的地。为充实本次活动内涵,我把古公亶父历史及其墓陵和周三王庙等相关资料打印分给大家,使大家提前对此有所了解。
在漫长的旅途中,为了消除大家的疲劳和消遣无聊,擅长唱歌的魏立清宗亲一路多次高唱很多歌曲,我则向大家分享一些姓氏起源历史和门第、堂号文化。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大巴车除了规定停车休息的时间段外,司机俩轮流驾驶,日夜兼程,于21日中午到达预定住宿地—陕西省岐山县关中大酒店,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天。
为了增添本次活动的乐趣和增长更多的历史知识,我们对原行程方案作了调整。午饭后,大家不畏两天长途舟车劳累,驱车前往岐山县的名胜景区水城.三国小镇和五丈原.诸葛亮庙游览。
据介绍,水城.三国小镇景区位于岐山县蔡家坡镇境内,景点是根据三国故事的地点浓缩打造出来的景点,进入其中,犹如穿越时空亲临三国之境。为存纪念,大家纷纷在广场“点将台”上,把头钻入刘备塑像中留下宝贵的镜头。
游罢水城.三国小镇,又驱车前往蔡家坡城南20公里的五丈原.诸葛亮庙游览。来到诸葛亮庙前广场向下眺望,五丈原全境尽收眼底,横亘在北面望不见尽头的渭水河堤,更像一道雄伟的军事防御设施。
进入庙中,大家尽情地观看里面的绘画和碑刻,以了解诸葛亮及其庙宇的历史文化。我顾不及全部细看,只得把那些颇具学习和收藏价值的对联、碑刻、墙绘及景观通通拍摄留存。在诸葛亮庙中的铭文记载中得知,五丈原位于岐山县境内,是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其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地势险要,是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到了唐代,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就在诸葛亮曾设军事观察台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庙宇。庙宇各类殿亭的柱子上、大小门户上都刻(写)满对联,在这些对联里面,饱含着诸葛亮平生功绩及该时期的历史文化。曾有游客戏称,用半天时间走完诸葛亮一生所走过的路程。
在庙宇景区里,有不少摊档摆卖着琳琅满目的各种小物件纪念品,吸引着不少游客购买。我选择买了一把最具代表性、最有意义、诸葛亮常用的羽毛扇,不少宗亲也跟着购买。
游玩了半天时间,大家感觉虽然累点,但认为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是日晚7时许,岐阳村委书记杨宏仓、副主任于亚勤、京当镇纪委办主任张宏良来到关中大酒店跟我们会面,商量决定次日上午“根文化座谈会”的时间和议程。可见当地村镇党委、政府对我们这次祭祖活动的关心和支持。时至深夜11时,在周学科宗亲的联系下,岐山县文物局二级调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姓氏家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宝鸡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杨慧敏和岐山县文旅局副研究员王文耀亲临酒店与我们会面交谈。他们得知我九姓宗亲代表团前来祭祖的原因及做法后表示赞赏,并表态次日定到岐阳村观摩祭祀仪式。
上图:右1王文耀、右2杨立华、左1周学科、左2杨慧敏
次日早上8时,我们达到京当镇岐阳村(该村居住着杨、张、陈、于、侯、吕六个姓氏村民,总人口近三千,杨姓居多。),受到岐阳村委全体干部和京当镇政府有关领导的热烈欢迎,并与我们“寻根拜祖团”在村部广场拍照留念。
为了互相了解两地的历史和现况,在岐阳村委会议室召开了“京当镇岐阳村—广西贺州市古公亶父后裔宗亲会拜祖团‘根’文化交流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京当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郭金虎、镇纪委办主任张宏良、考古专家贺世明、太王陵周三王庙管委会主任杨水怀、岐阳村委书记杨宏仓、村委副主任于亚勤、村监委主任张文良、会计杨乃文以及其他常配干部和我们拜祖团全体成员。座谈会由岐阳村委书记杨宏仓主持,郭金虎代表京当镇政府致欢迎词,考古专家贺世明先生详细介绍了太王陵、周三王庙的历史以及部分周原文化。通过专家的介绍,使我们对太王陵、周三王庙的历史以及周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使当地人对我们九姓先祖历史和发展现况有所了解,我代表拜祖团在会上讲述了我们九姓祖源与古公亶父的血缘关系,阐明古公亶父是我们拜祖团九个姓氏的共同祖宗,表述了此次祭祖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对保护、修缮太王陵周三王庙的岐阳村历代先贤和现代村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古公亶父宗亲会会长杨其铎在会上介绍了宗亲会的组建和发展历程,以及所做的公益事业和取得的成绩。
为使京当镇政府和岐阳村委和当地村民对我们宗亲会及九姓起源历史得到充分的了解,杨其铎、吴昌芍代表宗亲会向京当镇政府郭副镇长、岐阳村委杨书记赠送了《古公亶父后裔姓氏(部分)渊源考》史书。
上图右1吴昌芍、右2杨宏仓、左1杨其铎、左2郭金虎
上午10时,座谈会结束。在岐阳村委干部的引领下,我们驱车到距离村部五百米的太王陵。
据《岐山县志》载:“岐阳周太王陵,隋唐时犹存”。周太王陵曾一度误传为周幽王墓,明朝万历时岐山知县于邦栋,始辨正之。1962年调查时,墓丘高8米,周长50米,并有茔地0.2亩,茔地内有清墓碑一座,高3米,上刻清陕西巡抚毕沅所题“周太王陵”四字。
据县志办傅先生和太王陵、周三王庙管委会主任杨水怀先生介绍,周太王陵前原有十二匹石马,分列两旁,墓丘高二点五公尺,围大三十公尺。在文革时期,周太王陵及石马破坏严重。
2000年岐阳村重修墓碑,并不断对周太王陵培土,绿化周围。今陵高6米多,周长150多米,又竖立起原陵碑,陵碑高三公尺,此碑系清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年)孟秋陕西巡抚毕沅亲笔题书的“周太王陵”四个大字,由岐山知县平世增立石。又增建了地方清代风格的高大碑楼,其楹联曰:岐阳肇基八百载;姬周子孙四海朝。横批:功同日月。
周太王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和科学价值。1972年它被公布为岐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再次确认为岐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16日,被列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太王墓陵园区,占地面积约三十余亩,墓陵广场达十余亩,两边树木成林,高大的古公亶父墓碑屹立在广场的上头。我们到达墓陵广场后,礼仪组人员穿戴传统礼服,全体人员整齐列队进场。我们在古公亶父墓前摆上了各式供品,在礼乐声中拉开了祭祀帷幕。祭祀仪式由礼生廖越正、执事杨立华主持,九姓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主祭。在礼生、执事的引导下,主祭者脱帽净手,向先祖上香敬酒,再由执事逐一奉献供品和宣读祝章,主祭者施行三叩九拜,全体人员亦府伏跪拜。在礼乐声和炮竹声中,祭祀仪式拉下了帷幕。事后,在场的当地人们说,没见过如此复杂且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他们有的拿起手机录影和拍照。
上图为祭拜古公亶父墓
祭罢先祖古公亶父,我们又往回步行两百余米来到周三王庙。一进入三王庙广场,抬头就见牌楼上高挂着“热烈欢迎广西贺州市古公亶父后裔宗亲会代表团回岐阳村寻根拜祖”横幅,使我们倍感亲切。在周三王庙,我们按照祭祀太王陵的仪式,向周太王古公亶父、周王季历、文王姬昌,还有后期增供的泰伯、仲雍施礼祭拜。
据《岐山县志》记载,周太王庙的始建无考。该庙原有山门、献殿、祭台及正殿等建筑,祠院碑石林立,松柏参天。历史上,太王庙曾多次重修,也历经了毁坏。在金代崇庆元年(1212年),敷武校尉杨德滋重修了太王祠。明朝正统年间,行访者郭仲南发现残垣败迹中的石碣,得知此庙此陵为周太王庙和墓陵,后嘱咐岐山知县王泽重建。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时任岐山知县韩庭芳重修周太王祠时,增附王季、文王塑像,而后名曰“周三王庙”。清朝同治初年,该庙因回民暴动而毁,同治11年(1872年)重建。
现存的正殿在隋唐时名曰“周太王祠”,为硬山五脊顶,进深三间,前檐有回廊,门额上“绵绵瓜瓞”四个大字保存至今,其出自《诗经·大雅·绵》首句,意为周人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周三王庙是周原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对于研究周文化以及当地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庙内的建筑和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周族先王的敬仰和追思。同时,它也是当地民众祭祀和缅怀先人的重要场所。
上图为周三王庙周文王姬昌塑像
为了表达我们宗亲会一点诚心,杨其铎、吴昌芍代表宗亲会向太王陵、周三王庙管委会献上香火钱1100元。
上图右:杨其铎、中:太王陵、周三王庙管委会主任杨水怀
为了纪念这具有非凡意义的活动,拜祖团和当地干部在牌楼前面拍照留存。
上图为宗亲会班子成员(部分)与当地村镇干部合影
祭祖活动结束后,拜祖团和村镇干部们一起到预定的祝家庄饭店共进午宴。我与宗亲会会长杨其铎、常务副会长吴昌芍陪同着京当镇领导和岐阳村委领导,就经济、文化方面作了进一步的交流。在交谈中,京当镇党委王书记得知我们饭后欲往周原文化景区参观游览,立即去电岐山县旅游局领导,我们拜祖团的门票得到了七折优惠。席间,大家互相敬酒祝福。在激情洋溢的气氛中,活动圆满结束。我们跟村镇领导们依依不舍握手作别后,又驱车前往周城、周公庙参观游览。
上图为中国.周城外景
下午3时,到达周原文化景区,我们先游览景区中的中国.周城。周城里面分别设置了周各时期各类展区,其中文化类有六艺馆、周文化博物馆、周青铜器展览馆、周易广场、祈福走廊;历史景观类有祭天台、八卦台、练兵台、擂鼓台、聚仙台、纯木雕神牛;表演场地有中心广场舞台;休闲游乐类有儿童欢乐谷、七彩滑道、步步惊心桥;有自然景观类;还有索道直上凤凰岭顶眺望山下全景,亦可转乘下山索道到达周公庙景点。最具历史价值的要数六艺馆、周文化博物馆、周青铜器展览馆、周易文化园、祭天台和练兵台。因各人爱好不同,大家参观了六艺馆后分别到自己喜欢的景点参观游览,我和杨宪光着重参观周文化博物馆、周易广场、练兵台,并观看了每天一次的历史剧专业表演。
上图为六艺馆选图
周文化博物馆内的文物和历史遗迹是周族、周王朝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周族、周王朝的兴衰更替、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这些文物和遗迹,人们可以了解到周族、周王朝的社会风貌、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历史的发展历程,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为国内首家数字化周文化博物馆,将历史感与艺术感相融合。馆内集中展示周代政治、经济、文化、礼乐制度、社会生活等内容,借助 3D-mapping 互动墙、全息柜等科技手段呈现出三千多年前的历史文明。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从周族始祖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公刘由邰迁豳(今陕西彬县西北,泾水以东)、古公亶父由豳迁岐(今陕西岐山县)、文王由岐迁丰(今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武王由丰迁镐(今)建都、平王由镐迁洛(今河南洛阳)建都的迁徙历史背景。
周易广场采用文王后天八卦图进行立体塑造,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为核心设计理念,全方位呈现《周易》的哲学思想体系和文化内涵。这一系列的衍生变化是《周易》的基本理论框架,广场通过景观设计、雕塑等形式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地展示出来,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周易》的核心思想。广场通过文字介绍、展板等形式对《周易》进行简介,帮助游客了解《周易》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六十四卦象进行解读,展示每个卦象的含义、象征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周易》的卦象体系。
然,周易文化非常深奥,虽然传承了三千多年,应用广泛,但不是一般人(包括本人)都能看得懂的。
上图为周易文化广场全景
从周城出来后已经是下午4时30分,我们又急忙赶往三公里外的周公庙景点。周公旦是文王四子,辅佐兄长武王灭商建周,后又辅佐侄子成王建业,功高德厚,为周王朝开国勋臣。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朝廷为纪念他,特选此“飞凤下山”风水宝地建祠立庙。这里是周原(大周原四址为东至漆水,南为渭水,西达迁河,北靠岐山)中心地带,周成王曾率文武群臣到卷阿宴歌游乐,周公旦晚年也归隐于此“制礼作乐”。 现存单体建筑三十余座,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依山就势,对称布局,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比如乐楼,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仍保持着元代建筑风格,是研究元代戏曲的典型实物材料;八卦亭为平面正方形,重檐阁亭,装饰精美,为纪念周公作爻辞而建。由于已近闭园时间,无法细致地浏览,只能粗略地浏览庙宇的外观和局部景色,很是遗憾。为不虚此行,我只好匆忙粗略地把庙宇的对联、碑刻和部分景色拍进手机。
23日,按照原定计划,我特意交待酒店提前备好早餐。7时整,我们驱车返程,顺道岔进西安,到兵马俑博物馆参观。当今世上有句话:到了西安不看兵马俑,终生定后悔。我们拜祖团大部分人没来过,这次的活动行程安排,可真是捡到了大好机会。
据介绍,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兵马俑为基础,在原址上建立的大型遗址性专题博物馆。目前发掘出的兵马俑坑有三个,一号坑是最大、最早发掘的,里面的兵马俑数量众多、排列整齐,气势恢宏,展现了秦军的强大阵容和高超的雕塑艺术;二号坑兵种更为丰富,有骑兵、战车等,布阵更为复杂,展示了古代军事战术的多样性;三号坑相对较小,但出土的兵马俑也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可能是指挥将领的军幕。在文物陈列厅里,展示了大量与兵马俑相关的文物,如兵器、车马器、建筑构件等,还有一些珍贵的出土文献资料,为研究秦代的历史、文化、军事、科技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中午2时,兵马俑参观结束。因时间有限,撤销了游览秦皇陵的计划,大家吃了个便餐,又匆匆地上车往回赶。又经过一天半日夜兼程,24日下午6时,大巴车载着我们顺利地回到了家乡。
本次陕西行跨四省往返日夜兼程近7000里,对于我们这帮年纪较长且较少长途坐车的人来说,疲倦是肯定的。但最终实现了祭祖的愿望,带回了祖宗的福荫,并带回在各历史名胜景点参观游览中的满满收获,大家已是心满意足。真可谓是满怀激情而去,高兴满载而归!
后记
在本次活动全程的各个环节中,杨宪光宗亲已在“寻根拜祖群”上作了简短的报道,并在古公亶父后裔宗亲交流群上分享。为使九姓广大宗亲得到领略,我把本次陕西行全程作粗略记述,以飨九读者。因本人才疏学浅,粗俗难免,万望大家多多包涵。同时,也希望今后更多的古公亶父后裔回岐阳村寻根拜祖。
文章为广西贺州杨立华宗亲提供授权原创发布
杨立华创作于八步
2024年10月15日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桂公网安备 45082102000238号 | 桂ICP备17011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