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网www.yangshijz.com ★广西平南大洲杨族基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头条新闻
  • 寻宗问祖
  • 字辈查询
  • 历史人物
  • 历史文化
  • 杨氏公益
  • 宗祠庙宇
  • 近代人物
  • 四知文化
  • 杨氏墓馆
  • 族谱家谱

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四知文化
走进四知堂
时间:2017-04-22 18:41:13  来源:中华民族杨氏  作者:   点击:   字体: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初见四知堂,着实吃了一惊。敞亮的校园一隅,一座古典的祠堂静静地端坐在那儿,如此安详,如此悠然,像一位深邃的老者,捋着胡须意味深长地望着你。它就是四知堂,藏匿于仁川小学内一座“杨氏宗祠”。“大隐隐于市”,看来四知堂找到了它最佳的潜隐之处。这一躲就从明末清初躲到了21世纪。

        我诧异良久,终于决定去拜访这位超脱、淡泊的老人了。轻叩门扉,那种古朴、厚重、神秘感扑面而来。我从后门走进这个大院,它的厚重与深邃,像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在我惊慌失措中徐徐展开。我愣在那儿,忽然想起近代诗人及革命者陈去病先生笔下的那句“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虽然此时此景,与百年前同里镇陈去病拜访柳亚子的情景大相径庭,但是我想这种感觉应该是一致的。同是江南小镇,同是淡泊超然的江南小镇的风禅。

       绕过屏风,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杨氏祖宗的画像。其中最出名的莫非杨震了。“四知堂”就是得名于东汉太守杨震“夜拒贿金”的典故。杨震是东汉人,明经博览,满腹经纶,时称“关西孔子”。五十岁被大将军邓骘征招为“茂才”,后升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他赴任东莱路过昌邑,时任昌邑县令的王密在夜晚怀揣金10斤送给杨震,被他坚拒,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知者。”杨震勃然大怒了,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杨震做官不置家产,让子孙们也“蔬食步行”,以“清白吏子孙”留给后人,形成了公廉俭朴的家风。“四知”乃成为千古美谈,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画像两旁,立满了一块块大理石碑。轻抚着这一块块石碑,细看碑上的一个个生动,发人深省的典故,不知不觉的走进了一段浩大的历史,凝重肃穆感油然而生。我再不敢小看这座厅堂,再不敢以愚昧无知妄加评论。于是乎,查阅资料,询问年长的老人方知此乃后厅,资料上如此描述:“后厅面阔如前厅,进深为8米,明次间东西缝用抬梁式,梁架结构为七檩前后用四柱,二弄为九檩前后用六柱。台基比前厅高出50厘米,方砖漫地,屋顶为硬山顶,檩椽之上使用望砖,盖以阴阳合瓦,檐口有瓦当滴水,天井铺设鹅卵石图案。”如此赘述,颇为费解。厅堂经几多修葺,后人只能从古人描述的碎影中了解一二。然而鲜明的台基,粗壮的柱子,厚实的椽梁犹可见。

        朱漆的栏杆已经爬满了斑驳的碎片;坚挺的柱子也任岁月撕开了裂纹。但是它依然挺立着,不管岁月侵蚀,还是风雨洗礼,岿然不动。最令人惊叹的是偌大厅堂之上几百年不见蛛网,视为奇观。

        再往前就是天井。天井铺设鹅卵石,内植桂花,桂花树下设有青石板圆桌、石凳供人休憩。两侧为厢房,其中右厢房为“四知堂书画室”。画室内陈列当代名人的许多书画作品,或苍劲,或婉约,或奔放。天井前方是前厅。前厅为五开间加两弄的建筑,方砖漫地,柱础鼓形,弄的柱础为覆盆形,柱子为棱柱,柱头有卷杀,用材粗大。梁架结构为九檩,前后栏用四柱。厅内挂满灯笼,点缀了原本幽深的大厅。两侧悬挂着“工农革命军”的事迹牌,说明这里也激荡过许多轰轰烈烈。

       历经四百余年的风雨,这里也留下了许多历史的印记。置身堂内,仿佛能依稀听到杨氏先祖的训斥声。这里曾回荡着杨氏子孙的朗朗读书;这里也抛洒过许多革命先烈的鲜血;这里也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除四旧,立四新”,“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依旧醒目。历史的沉淀让四知堂愈发厚重。或许它也曾步履蹒跚、不堪重负,但它没有一句怨言,依旧静静的坐在那儿,不发一言。

        如今,伴随着它的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垂髻孩童和这位“古稀”老人竟如此和谐的在这里交织。前厅前的门楼已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名为“才苑”的宿舍楼。一直很喜欢“才苑”这个名,不论是来求学的莘莘学子,还是在这里挥洒汗水和青春的老师们都无愧住在这里。就这样我们的主角“四知堂”就这般静静地隐匿在“才苑”身后,似乎是在躲避着沧海桑田,岁月浮沉。面对四周这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它没有发出太多的感慨。恰恰相反它以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这一切。孩子可以在这里聆听教诲;在这里嬉戏玩闹;在这里乘凉休憩。它更像一座港湾,像一个庇护所,甚至像是一座多元化教学综合楼。

         而现在,四知堂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除了是是浙江省磐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磐安县纪委监察局的廉政教育基地。

       千年前,杨震那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依旧在我们耳边回荡。“正直做人,清白传家”的古训依然在这群新世纪的孩子们心里绵延着,传承着。四知堂也注定和仁小一起携手并进,风雨无阻。

微信扫一扫打赏
上一篇:杨氏四知堂
下一篇:杨氏离线、脱机万年历
已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数据,请稍等......
我要说两句
呢称: 验证码: (300字内)
最新信息
  • 弘农杨氏祖源之我见
  • 杨氏离线、脱机万年历
  • 走进四知堂
  • 杨氏四知堂
  • 权中四知堂11句《杨柏挺秀》
热门信息
  • 杨氏四知堂
  • 走进四知堂
  • 杨氏离线、脱机万年历
  • 权中四知堂11句《杨柏挺秀》
  • 弘农杨氏祖源之我见
推荐信息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龙韵文化传媒 2013-2024 杨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桂公网安备 45082102000238号 | 桂ICP备17011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