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清白传家:
射洪杨氏祠堂里的家规印记
◎全媒体记者 王锡刚
日前,在四川省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中,遂宁市射洪县瞿河乡杨氏家族“清白传家”家规入围。
据了解,杨氏家族祠堂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射洪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祠堂。一直以来,杨氏后人在“清白传家”的家训教育下长大,时刻铭记祖训,涌现出了不少先进人物优秀事迹。时逢清明,《巴蜀周末》记者走进了杨氏宗祠,去听听他们“清白传家”的家规故事。
杨氏宗祠
射洪最为完整的祠堂
乘车来到瞿河乡政府,远远就能瞧见一座古建筑。再近一些,大门牌匾上的几个大字也逐渐清晰起来:杨氏宗祠。穿过祠堂前的广场,拾级而上,斑驳的大门、古朴的柱子房梁便一一映入眼帘。
迈进大堂,眼前是一座造型讲究的神龛。神龛由三部分组成,下方是祭桌,上方是多种图案组成的镂空雕刻,中间则是一块祭祀排位,上面的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上联:传家不受四知金;下联:重道竟忘三尺雪。横批:清白传家。
“这个大堂叫四知堂,其命名来源于东汉名臣杨震的一个故事。”杨氏宗祠的管理人杨秀兵介绍说。一次,杨震路过昌邑时,此前由他推荐的县长王密前去看望他,晚上送给他十斤黄金。杨震说:“老朋友知道你,你为什么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回道:“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于是惭愧地离开。“所以,对联里说‘不受四知金’,就是教导我们杨氏后人要清清白白做人。”
在大堂的右边墙上帖有一副字,密密麻麻书写的便是杨氏家训的内容了。该家训共有八条,杨秀兵逐一向记者讲解其中的深意,包括勤俭、教育、敬老爱幼、品性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杨氏宗祠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杨秀兵指着房顶的主梁说。主梁上有一排字若隐若现:大清道光年××仲春。据介绍,这是射洪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祠堂,除了房顶的瓦和瓦椯经过更换,整个祠堂的建筑主体都保持着原始状态。
修复之路
探寻家族的历史记忆
杨秀兵还记得,小时候祠堂里住着好几家人,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才陆陆续续搬离。而杨氏宗祠及其陈设物品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与这些年杨秀兵所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家族文化的重视,杨秀兵逐渐产生了修复、保护杨家祠堂和将杨家家规发扬光大的愿望。
2011年,杨秀兵从多人手中买下了杨家祠堂,并开始着手寻找“祠堂的记忆”。如今,祠堂里大到牌匾、神龛、石碑,小到一块木板,都是杨秀兵千辛万苦从各方各家购买回来的。
记者看到,祠堂里有一块名叫“丕正宗支”的石碑。“这块石碑被一家人用来做了许多年的洗衣台,后来被我无意中看到了。”当他将另一面翻过来时,发现上面竟然刻着字,并且大部分尚且清晰。仔细一读,才发现这是杨氏八条家规的细化和补充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后,杨氏家规主要通过历代前辈言传身教来继承。然而,时间一长,家规的具体条文便逐渐模糊了。为此,杨秀兵在遂宁、南充等地走访调查,经过几年的考证,最终修复了八条家规的全部内容。
“这些祠堂的东西是杨家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它们可了解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杨家‘历史记忆的符号’,见证了杨氏家族几百年的沧桑变化,一旦破坏,就再难以恢复和接续。”杨秀兵说,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精神,这就是杨氏宗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执著坚守
让好家规代代相传
沧桑变化,射洪县瞿河乡杨氏族人始终铭记祖训。今年43岁的杨秀兵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因勇斗歹徒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在杨秀兵的印象中,父母为人和善,父亲虽然没有读过书,却多才多艺,言谈儒雅,在教育子女上尤其严格,从小要求他们要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等。“我从父亲身上便可窥见先人们的精神气质,那种从血液中传承下来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杨秀兵说。
1991年冬,当时18岁的杨秀兵在射洪县仁和镇汽车站工作。一天早上,大雾弥漫,刚刚醒来的杨秀兵听到有人大呼“救命”。他从房间里冲了出去,看见治安室中一位满身是血的治安员正在与一名男子搏斗,而另一位治安员已躺在了血泊中一动不动。来不及细想,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想阻止男子行凶,不料,却反被其捅了一刀。杨秀兵忍住伤痛,最终将这名男子制服。
“歹徒身高一米八几,而我才一米六几。并且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歹徒还曾在部队当了11年兵。”杨秀兵的伤口深达12厘米,现在腹部仍留有豌豆大小的伤疤。这次受伤影响到了杨秀兵身体左边的神经,以致于左手无法用力,甚至炒菜都提不起锅来,直到几年后才慢慢得以恢复。
杨秀兵育有一儿一女,他常常给儿女讲家规故事,教导他们要先成人,再成才,时刻牢记祖训家规。
在瞿河乡杨氏族人中,有两袖清风为官者,有慷慨助人从商者,也有几十年如一日伺候生病公婆的孝顺儿媳……“是他们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杨氏家规,这也将引领和影响更多族人。”杨秀兵如说。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桂公网安备 45082102000238号 | 桂ICP备17011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