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弘扬祖德 敬宗睦族 造福社会
(云南省弘农景东楊氏祠堂)
--- 云南省弘农景东楊氏首届恳亲联谊大会、壬辰年祭祖大典、《弘农景东楊氏宗谱(第三版)》 编审会纪实
撰文、编辑、制作:楊昆(文华) 楊柳青
摄影:楊正刚
春天里,春暖花开,春光灿烂。宗亲们,欢聚故乡,喜气洋洋。写春秋,功德无量,功德圆满!
景东楊氏进驻南疆枝繁叶茂
弘农楊氏源自华阴,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以楊章、楊震为祖先的这一支弘农楊氏在中华大地上经历了漫长的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迁徙过程。从陕西到山西、山东,然后南下洛阳、西安,继而江苏、安徽,最后一支弘农楊氏到达云南,在明、清两代形成了弘农景东楊氏。
一、进驻景东守卫边关开发边疆 进驻景东的第一代开山鼻祖为楊晋(明洪武年间的淮远将军),到如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代子孙,广泛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保山市,以及泰国、缅甸。时至今日,楊晋的子孙已繁衍到十余万人,可谓枝繁叶茂。
有对联为证:弘农涧水育楊氏, 滇南大地传佳音。
老家谱记载:“一世祖楊胜原籍金陵凤阳府定远县昌义乡人。”当今,定远县、凤阳县归安徽省滁州市管辖。滁州市管辖六个县,即嘉山、来安、天长、全椒、凤阳、定远。“昌义乡”也已演变。自明朝至清朝末年,定远县共管辖六个乡,乡以下设里。到清末,昌义乡撤消。当年的昌义乡辖境就是如今的定远县练铺乡和三河镇。
弘农景东楊氏祖宗追溯:定远开山鼻祖楊震(江东楊震,非东汉楊震),一世祖楊胜,二世祖楊国兴,三世祖楊晋,四世祖楊清、楊洪,五世祖楊福......
【楊国兴】,楊胜之长子,生于安徽凤阳府定远县昌义乡,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猛将。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据老家谱记载,楊国兴从军后担任过“补充先锋”、“总先锋”、“都先锋”、“帐前总管”、“后奕元帅”、“淮北总制元帅”、“神武卫指挥使司”等职。
作战地区主要在安徽、江苏、浙江一带的镇江、常州、宜州、湖兴、苏州等。作战的敌方,主要是张士诚的部队。1367年,朱元璋军队大举攻打张士诚的都城平江(苏州),楊国兴率部攻打阊门时战死。
朱元璋闻讯后“泣而吊之曰:‘吾失一良将。’”楊国兴被追封为明威大将军,宜兴县城显佑伯城隍,夫人潭氏封太恭人。朱元璋还为楊家府第钦赐对联一副:上联为“关西夫子第”,下联为“淮北元帅家”,横批为“百代荣兴”。
楊国兴生有七子(一说八子)俱封为指挥。《明史·封列第二十一》记载:“楊国兴,亦定远人,以右翼元帅守宜兴。初,常州人陈宝二集中聚众,号‘黄包军’,即降复叛,诱执詹、李二将,国兴执斩之,授神武卫指挥使,至是攻阊门战死,以其子益起袭指挥使。”
《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述:“楊国兴,凤阳定远人,洪武初以右翼元帅守宜兴,斩叛将陈保二,授神策卫指挥使,从征平江,战死。”
《宜兴日报》文章(2003年12月30日):“元至正十三年(1353)张士诚起兵反元,十六年定都平江(今苏州),同年攻占宜兴,城毁。至正十八年(1358年)部将楊国兴夺取宜兴,重建县城。”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付友德为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为清剿元朝的残余势力平南入滇。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十日,楊晋调领单身军人,护送征南旗军家小前来临安(今红河州建水县)等处交割,拨小云南屯驻扎至二十二年(1389年)十月。
洪武二十二年调任景东卫前职(即神策卫指挥)。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封淮远将军,封王氏为恭人。楊晋生二子,长曰清,次曰洪。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寿终,卜葬大坝楊氏庐墓庄。
明朝中期,皇上以南方无事,改军为社,非嫡长之贤者,停指挥世袭。楊洪之子楊福率楊氏子孙,择地景阳之麟川,名鲁马河之者干,见其地可辟,田可垦,山川秀美,风俗仁厚,繁衍至十余代,累为科贡世家。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开始修建祠堂,距今340余年。从江东开山鼻祖楊震算起,已繁衍至二十七代子孙,枝繁叶茂!
二、重修祠堂弘扬祖德敬宗睦族
根据广大宗亲的意见和建议,《弘农景东楊氏宗谱》编委会发起成立了“重修楊氏祠堂顾问委员会”和“重修楊氏祠堂组织委员会”,全面启动了重修祠堂工程。
2009年10月3日(己丑年八月初十五),举行了奠基仪式和祭祖大典。2009年10月26日,重修祠堂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施工方:景东县花山乡建筑工程队,队长楊中光。
2011年9月12日(辛卯年八月初十五),举行楊氏祠堂落成典礼暨祭祖大典。祠堂占地面积约4.5亩,总投资约80万元人民币,全部资金为宗亲捐款,最高捐款者楊寅捐款88888元人民币。
2011年10月28日,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了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6处,其中就有“三营楊营牌坊”,即楊氏老祠堂之牌坊。“营”,即当年军队安营扎寨之地。祠堂所在地为景东县大街乡三营村楊营组。古代在这一片有“五营四哨”,即上营、中营、下营、前营和后营。楊氏祠堂与景东县城相距30余公里,有望在近期开通“一日游”旅游线。
三、恳亲大会 祭祖大典,功德无量
2011年3月5日,各地楊氏宗亲风尘僕僕地赶到景东县大街乡,前来参加大会与大典。
(一)恳亲大会传承文化振兴经济
3月6日上午,云南省弘农景东楊氏首届恳亲大会在楊氏祠堂隆重召开!计划参会代表100人,实际到会110余人。八代同堂,最高辈分为“如”字辈,最小辈分为“永”字辈。老祖宗传下来的字辈:......子-如-元-春-中-正-文-明-永-青-开-泰。
大会主旨:
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中华弘农楊氏宗功祖德,加强祠堂管理,振兴地方经济。
大会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原云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弘农景东楊氏宗谱》编委会主任、重修楊氏祠堂组织委员会主任楊元良主持。
1.由世界楊氏联谊会中华楊氏宗祠楊震公祠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四知杂志社驻云南特约记者、《弘农楊氏宗谱》编委会副主任、重修楊氏祠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楊昆(文华)宣读海内外楊氏宗亲发来的贺词、贺信。
(1)台湾董楊宗亲总会理事长楊辉雄发来贺信与赠匾额一付--“万世其昌”,匾额高置於戏楼门楣上。
(2)河南省灵宝市弘农楊氏宗亲会发来贺词:根植弘农流分天下,德传清白誉播九州。
(3)世界楊氏联谊会中华楊氏宗祠楊震公祠建设管理委员会发来贺信:
值景东楊氏这次盛会之际,向你们表示最热烈地祝贺! 相信景东楊氏一定能继承和发扬楊氏忠勇保国、清白传家、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 祝大会圆满成功!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云南省普洱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重修楊氏祠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黄桂枢讲话,还向楊氏祠堂管理委员会赠送了新作与大作--《中国楹联集·普洱分册》,书中收录了楊氏祠堂中的三副对联。
这本书的写作,花费了十年时间,可谓十年磨一剑。本次大会的资助者楊军宗长讲话,对宗亲联谊,弘扬祖德,振兴地方经济作了明确说明。《弘农景东楊氏宗谱》编委会副主任、重修楊氏宗祠组委会副主任兼财务副总监楊春平公布财务账目。
.
(二)祭祖大典铭记宗功弘扬祖德
3月7日上午10点,鞭炮齐鸣,洞经音乐奏响,楊氏祠堂管理委员会举行壬辰年春季祭祖大典,约有200人参加。祭祖大典有楊氏祠堂管理委员会主任楊春润主持,家族长老宣读祭文。
在景东县民间,洞经音乐广为度流传,并与当地的鼓号乐相结合,常常为民间与社会活动演奏。洞经音乐,是中原文化的产物,是当年的朱元璋大军进入云南传入的,其中也有楊氏祖宗的一份功劳!
3月7日中午,《弘农景东楊氏宗谱》编委会的大部编委驱车赶往临沧市临翔区,参加编审会。行程300公里,即先北行至与景东相邻的大理州南涧县城,再转向东南方的临沧市。第一版宗谱(1996年启动)的主要发起人楊春琳(女),已是81岁的高龄,而她也在行进的队伍中。他的丈夫平富昌已85岁高龄,曾经担任过中共澜沧县委书记、云南省思茅地区副专员、中共思茅地区纪律委员会第一任书记。
从她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楊氏祖宗那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她的精神可嘉,难能可贵,令人钦佩!当之无愧的女中豪杰!平富昌夫妇双双担任重修楊氏宗祠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劳苦功高!
第三篇 修普编审功德无量功德圆满
3月7日晚10点,30余名编委平安到达临沧市临翔区意和酒店。到这里开编审会,是意和酒店总经理、《弘农景东楊氏宗谱》编委会副主任、重修楊氏宗祠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楊正高,于2011年10月初发出邀请以及出资的。 关于宗族和修谱,伟人和领袖们有如下论述:
孙中山先生说:“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
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在成都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谈到研究历史时说:“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
周恩来总理在全国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与淮安代表座谈时说:“一个爱祖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乡的,我经常想家、想家乡。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乡、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中共中央原总书记江泽民在参观上海谱牒研究中心时说:“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增强民族凝集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家谱,也有利于祖国统一。”
国家原主席楊尚昆于1993年回故里时对家人说:“这堂屋里的两块‘清白传家’和‘四知堂’的匾是楊家的传统匾额,都是老祖宗楊震传下来的。楊震和四知堂的典故,之能得以传为千古佳话,流芳百世,就在于楊震为官一世,清白自守,廉洁奉公。所以你们要搞好廉政建设啊。”1997年,他回潼南老家时对族史的编写提出:“写党史写文史写族史都很好,也很重要。......双江的历史,双江的楊氏家族的历史,的确值得研究。”
2001年2月7日,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她与方史、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遗产的一部分。
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物传记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集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宗谱第一版
2005年元月2日,在普洱市思茅区军供站举行隆重的出版发行仪式,共有72名代表出席。 2005年4月8日,上海图书馆复函:《弘农景东楊氏宗谱》收录入《中国家谱总目》一书。
二、宗谱第二版
2007年9月,由编委主任楊元良个人出资近30000元出版发行。
三、宗谱第三版
计划在2012年9月30日(中秋节)举行出版发行仪式。 (编委成员合影/2012-03-06 上午/楊氏祠堂) 3月8日上午,《弘农景东楊氏宗谱(第三版)》编审会在意和酒店大会议室召开,到会代表40余人(当地有多人)。
会议由编委会主任楊元良主持。编委副主任楊春平对《捐款功德簿》的归版提出了建议。最初考虑放在宗谱里,但会大大增加其篇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放到楊元良教授正在编写的《祖祠简介》一书。代表们认可了这个方案。 当天下午,进行会议自由发言。
《弘农景东楊氏宗谱》编委会副主任楊天友(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之代表),当即捐款56999元作为第三版宗谱的印刷费,与此相应的售书款转到楊氏宗祠管理委员会列为专项基金。 代表们提出了一项建议,即鉴于楊元良教授为弘农景东楊氏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应当在楊氏宗祠给楊元良教授树碑立传。楊元良教授非常谦逊地表示不同意,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编委会副主任楊昆(文华)发言:“元良宗长为弘农景东楊氏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修宗谱,第二件是修祠堂,劳苦功高,功德无量,功德圆满!让我们共同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顿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向楊元良宗长致敬!
弘农景东楊氏得到的钦赐对联鉴赏
作者:明太祖朱元璋
横批:百代荣兴
上联:关西夫子第
下联:淮北元帅家
参 考 文 献
[ 1 ] 楊新岚.四知[ J ].北京:中华四知杂志社,2011(创刊号)
[ 2 ] 张玉风,严文选,李侃良.楊氏源流 [ M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
[ 3 ] 严文选,蔺怀周.华阴楊氏简编 [ M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
[ 4 ] 夏征农.辞海 [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 5 ] 楊中跃.弘农景东楊氏宗谱 [ M ].普洱:思茅方华印刷有限公司,2007
. 我姓楊,我骄傲!因为我们姓楊,所以我们值得骄傲!
. 楊姓,是一个荣耀而古老的姓氏,是古代最显赫的名门望族之一。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桂公网安备 45082102000238号 | 桂ICP备17011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