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为了将广东南雄珠玑巷杨氏大宗祠尽快建好,南雄市珠玑巷四知联谊会杨基平荣誉宗亲受托于11月2日来京拜访空军政治部原副主任杨汉龄将军(正军级)。
杨汉龄, 1946年8月生,河北易县人。一九六五年从北京四中参加全国高考入空军工程学院,历任师政治主任、师政委、军政治主任、空军装备部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等职,军委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正军职少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汉龄将军自学生时代,受家庭及老师影响,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初临楷书四大名帖,后临王羲之、褚遂良、赵孟頫等多家碑帖,数十年未曾间断,尤其从领导岗位退下之后,得到军地书法名家的悉心指导,加之自身不懈追求、勤学苦练、书法理论和书法水平大为长进。作品多次入选全军第五届书展、全国第二届中老年书展等军地大型书法展览,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赠作品千余幅,受到广泛好评。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顾问,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等。
此次杨基平荣誉宗亲向汉龄将军讲述了珠玑巷杨氏大宗祠建设的情况以及全球杨氏宗亲对宗祠的捐助情况。汉龄将军得此情况后,非常激动,提笔为珠玑巷杨氏大宗祠题词,并要求杨基平荣誉宗亲向广东南雄市珠玑巷四知联谊会及建宗祠捐善款的宗亲表示问候。
活动中杨氏工委杨万海秘书长与汉龄将军夫妇对杨氏文化研究与传承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同时号召全球各地杨氏宗亲为广东南雄珠玑巷杨氏大宗祠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杨氏工委书画院负责人杨群、理事杨东亮出席了活动。
附:珠玑巷杨氏大宗祠建设情况简介
1、兴建珠玑巷杨氏大宗祠的背景及建设中面临的困难:
翻开史书和岭南各姓族谱可知,位于广东南雄市东北的梅关古道是古代岭北跨入岭南的一条最重要的驿道,而处于古驿道南端的珠玑古巷则是北人渡岭南迁的“第一站”。唐宋元明以来,缘由历代水火兵燹之故,大量的中原绅黎由中原地区一路南迁,最后翻越梅关,徙居珠玑古巷。伴随族群不断壮大,又先后走出古巷,徙居岭南以及海内外各地。故,在长达六、七百年的移民浪潮中,先后走出一百八十多姓氏的珠玑巷成为联系古代移民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集结点,成为移民后裔心目中一处联系血缘、地缘、族缘的情结之乡,至今来珠玑巷寻根问祖之人络绎不绝,从而造就了珠玑巷作为中国四大“姓氏文化名都之一”的历史地位,珠玑巷由此被广东省委列为“广东省统战基地”。
鉴于珠玑巷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政通人和、生活富足的今天,各姓氏为了彰显祖德,纷纷在珠玑巷建宗立祠,古巷宗祠建设至今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目前,在珠玑巷已经建好和正在建设的他姓宗祠已达四十余家,整个珠玑巷演绎成了建祠“比武场”,各姓宗祠成为彰显自身姓氏荣耀的一张“姓氏名片”。作为泱泱大族的华夏杨氏,理当不甘人后!由此,以广东杨氏联谊总会杨志强会长为代表的广东杨氏族贤,从“弘扬祖德、彰显族威、增强族群凝聚力”的高度出发,以勇于担当精神,决心举全族之力,携手华夏杨氏仁翁与族贤,为早日实现兴建珠玑巷杨氏大宗祠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努力。经过前期的筹备,已在珠玑巷这一风水宝地购得杨氏建祠福地一块。在办理好一切建设手续后,分别于2016年12月16日及2018年9月28日顺利进行了奠基和开工庆典。时年,我族德高望重的胜万将军等一千多来自于全国各地宗亲参与和见证了大宗祠的奠基盛典。同时,胜万将军在奠基现场上带头参与了大宗祠的奠基培土,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目前,珠玑巷杨氏大宗祠正按预定规划,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之中。
但,占地1026平方米的珠玑巷杨氏大宗祠,预算建设资金须高达1300万元,前期筹集到的区区300多万元建祠善款仅供购地和各项报建手续之费用,宗祠建设资金缺口仍达千万之巨。我们“同在蓝天下,同为杨家人”,为了祖德的彰显、为了杨氏的荣耀、为了珠玑巷杨氏大宗祠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我们呼吁天下杨氏宗亲:从“天下杨氏一家亲”的大宗族观出发,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善愿,踊跃义捐,积极为珠玑巷杨氏大宗祠建设添砖加瓦,让我杨氏族威高扬于千年古巷之中。
2、建筑概况:大宗祠定位为:“纪念震公以及历代杨氏先贤的杨氏圣堂。”根据广东杨氏联谊总会和众多杨氏族贤的提议以及古建筑师的设计规划,珠玑巷杨氏大宗祠座落在“中国姓氏文化名都”这块风水福地——南雄市珠玑古巷东北侧,占地面积 1026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总造价达13000000元。大宗祠定位为大宗祠采用仿明清岭南宗祠风格、凸显杨家历史文化元素的建筑设计理念,分为三进厅堂:前座为大门厅,中座为大正厅,后座为主殿堂;每进高一级,顺序而上;大门石阶两旁直竖象征曾为皇族专用的龙雕顶梁石柱,每个厅堂之间都有一个大天井;厅堂之外,还有两排宽阔的厢房,直通正门两侧的小门;屋身周围均用仿古青砖灰砌而成;屋顶全为金黄色琉璃瓦,镬耳墙压顶。每堂顶端都有金黄色的双龙戏珠,麒麟献瑞;所有大小门框均为大块花岗岩石板;屋顶周围和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有层有序地镶着一幅幅绚丽多姿反映杨氏家族辉煌历史的的彩瓷图案,两侧厢房为四知文化展示室;木用料为红木材,整座建筑独具古典风范。大宗祠远观气势恢弘、庄严古朴,宏伟宽敞,厚重端稳,洋溢着一派古朴灵秀之气,凸显岭南宗祠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大宗祠既充分体现了珠玑古巷这一姓氏文化名都唐宋以来独特的姓氏文化历史地位,又彰显了汉唐以来华夏杨氏族群腾达辉煌成为华夏望族的不平凡历史。大宗祠上慰先祖,下启后人,具有慎终追远、报本思源、敦宗睦族,凝集宗亲,规范伦理的功能。届时,竣工后的珠玑古巷杨氏大宗祠将成为杨氏裔孙拜祭历代祖先的圣堂,成为彰显杨氏家族奋发图强的历史博物馆,亦将成为杨氏家族开展各种族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万代杨氏裔孙精神寄托的乐园。
3、从珠玑巷得名看宗祠风水大局:关于珠玑巷得名,据清·道光四年(1824年),戴锡纶(著名风水大师)编纂的《直隶南雄州志》载:“珠玑巷得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堂。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兴珠玑绦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讳,改所居为珠玑巷。”明朝岭南名人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和民国时期中山黄慈博所著的《珠玑巷民族南迁记·粤北简氏大同谱》所述,珠玑巷得名之说,均与《直隶南雄州志》表述一致!能出七世同堂、且受皇恩所赐之所,必为吉祥福地!
4、大宗祠的风水:珠玑巷杨氏大宗祠座落在珠玑巷沙水河畔,从风水角度分析,魏巍梅岭顺着连绵起伏的南岭山脉千里来龙,起伏束咽剥换开阳坪,结正穴湾环水抱,四周红土一片,草木葱茏、古木参天。大宗祠背靠雄伟的君子岭,前面名堂广宽,气聚融和。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地生成之象,棋局祥和!
“山管人丁,水管财禄。”龙过脉有贵气,龙长有力主长久。龙主人丁兴旺长久不衰,立戌山辰向是政府所统一规划的。当地政府规划宗祠用地之前,已请风水先生立此朝向。左水倒右,从门前缓缓流过,湾抱有情,水主财禄十足。
由此可见,珠玑巷不愧为一上佳风水宝地。故,走出一百八十多姓的珠玑古巷先民,经过开枝散叶后,其后裔多达七千多万人,遍布岭南和东南亚等海内外各地,从而获得了“根系珠玑,叶茂全球”之美誉!(广东省南雄市珠玑巷四知联谊会提供)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