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对于我们杨氏家族来说,历史以来一直都是人才辈出,武将为国家为民族舍生救国,文官为国家为民族兴旺发展出谋划策。
大家广为熟悉的满门忠烈杨家将,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源远流长的被人们传颂下来,也让杨家后人值得骄傲。有着“西关夫子”雅称的杨震,是著名的学者文人,同时也是一名清廉明政的清官;在没有出仕前,已有学子3000,所以杨震也是一名好老师(那个时代应该称为先生)。
那我们先说一下杨震,生于弘农华阴(现在是陕西省华阴县)。据史书记载,杨震的始祖伯侨在秦始皇焚书时,把家传的“六籍”藏在湖县董社塬(现在豫灵镇杨家村)的一个山洞里,并严格要求代代相传这一秘密时立下一个规矩——非到子孙成为名儒不得擅取。所以,这批竹简就在山洞中默默等待着杨氏子孙中出现大儒的时刻才能重见光明。想不到这一等就是300 年的光阴。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家的人才从不被埋没。
杨震从小勤奋好学,曾跟随太常枢郁学习《欧阳尚书》。他通达博览,尤其对古文造诣颇深。不到20岁,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才子。在杨震父亲杨宝临终之时,梦见自己的父亲对他说过:“始祖伯侨藏书于董社之塬,今汝子震已为名儒,启而行之,此其时矣。”所以杨震按父亲所说前去搜求,得到先祖藏书,但是这藏书是用“蝌蚪文字”书写,在当时一般人很难辨认这样的文字,因此杨震确定居住在当地研究先祖留下的藏书,并建堂校书,为当地百姓教书授课,直至50岁出仕才离开 。
就在我国最西部的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一段黄河冲积出的绵长沙岸上,经过1900多年的风雨洗礼,这座祠堂,敛缩简朴、默然无语,这就是著名的杨震的“校书堂”,又名“三鳝书堂”。这“三鳝书堂”,就是杨震校书、讲学,弘扬民族文化20余年的地方。
校书堂为什么又名“三鳝书堂”,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故事,起因是这样的,杨震在此讲书的时候,鹳雀衔着三条鳝鱼落于讲堂之前,众人都以为是吉兆。当时有记载说:“鳝鱼黄地黑文,卿大夫之服象也。数三者,象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天降吉象,杨震从此出山入仕。杨震走后,他的学生把两间草房的“校书堂”,更名为“三鳝书堂”。所以“三鳝书堂”就是这么来的。不管是“校书堂”还是“三鳝书堂”,都是杨震讲学20年的地方,付出了他大部分的心血,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出了3000学子。
现在的祠堂是1994年杨家村在接受海外杨氏捐款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祠堂一座,塑像一尊,石碑一通,整个建筑朴实无华。祠堂为仿汉代建筑,房顶上覆盖着仿汉筒瓦。校书堂后是洗笔池,从皇天塬上流下的泉水在此汇成一方池塘。池塘中一年四季清泉汩汩,水草青青。
或许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仿佛为了证实“三鳝书堂”的来历不虚,一千九百年后这里再度上演了鹳鸟衔鳝鱼的奇观。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桂公网安备 45082102000238号 | 桂ICP备17011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