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传世名作。南宋末年,外敌入侵,时局动荡,这位生于江西吉水的著名诗人因报国无路郁郁离世,而阳新杨氏家族,便是乘着万里长风而来。杨仙植说,元末明初,杨万里的子孙,杨庆一、杨千一兄弟为避战乱,迁往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立业,到了明朝初年“江西填湖广”时期,杨家世义、世英、世周、世华、世杰、世达、世雄、世豪八兄弟,一起从蕲水迁居到兴国阳辛里石角山(今龙港镇石角村)居住,石角从此由荒芜山野变为繁华之乡。
据家谱记载,杨氏兄弟有的仍然世世代代居住于此,有的则从石角迁出,前往其它地方繁衍生息,老大世义,由蕲水迁居兴国州阳辛里石角山,后转迁湖北应城县白粉壁立业;老二世英,举家迁至阳辛里石角山中段立业;老三世周,在石角山居住多年后复迁通邑六都(今通山县横石潭)寨头庄立业;老四世华,本与世英同居阳辛里石角山,数年后改迁永福里(阳新县东源乡法隆村)钟泉庄立业;老五世杰,在阳辛里石角山居住数年后与世华迁居永福里宝桥庄立业;老六世达,明洪武开元年间,长子和次子分别迁居蕲水、大冶;老七世雄,从阳辛里石角山迁居到永福里,后因被召抗敌,在黄陂礼教乡居住数年,最后转迁孝感陡山埠之北;老八世豪,迁居兴国州紫荆山下大泉垅立业,后裔一支转迁星潭铺定居。
相传,杨氏老二世英公是最早从蕲水外迁的,他遵从高人指点,肩挑蒸笼沿路跋涉,遇山就进,逢口就入。当他沿长江进入富池口,来到石角山这里时,蒸笼突然散开,呈“五爪金龙”之态,世英公大喜,以为吉兆,便在这里安家落业,其他兄弟都是跟随着他来到此地居住。
在杨氏宗祠正前方,一座木制黑瓦结构的门楼格外显眼,高高的瓦檐下,高悬着“圣旨”牌匾,匾额下方刻有“旌表杨昭仗义之门”,左下方刻有“正统六年四月二十八日”,门楼高约十余米,四柱3门,显得非常气派。据了解,从前门楣上方原本有100个鹤形斗拱,烘托 “圣旨”二字,寓意“百鹤朝圣”,可惜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
杨仙植说,明朝年间,石角山杨氏二世祖杨昭,因从事粮食生意发家致富,在当地很有名声。1441年(明英宗正统六年),杨昭公准备了三只船,一千多石大米运往江浙沿海地区销售,船行至下江一带时,正遇洪灾肆虐,只见房屋被毁,良田荒芜,百姓拖儿带女,饿殍遍野。杨昭公心痛万分,毅然将三船粮食无偿捐赠出来,赈济灾民,被称为“活菩萨”。正统皇帝听闻十分感动,传圣旨命人在石角村修建了一座门楼,以表彰杨昭公的慷慨义举,族人甚感荣耀,尊称为“圣旨牌坊”。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桂公网安备 45082102000238号 | 桂ICP备17011005号